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1 昆虫越冬及越冬区的研究 | 第13-22页 |
·昆虫对低温的适应 | 第13-17页 |
·昆虫的抗寒力及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昆虫越冬区的预测 | 第18-21页 |
·昆虫越冬的田间监测方法 | 第21-22页 |
2 甜菜夜蛾越冬及越冬区的研究 | 第22-31页 |
·甜菜夜蛾冬季种群动态 | 第22-31页 |
·甜菜夜蛾的抗寒力 | 第31页 |
·甜菜夜蛾越冬的田间监测方法 | 第31页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甜菜夜蛾抗寒力的研究 | 第33-91页 |
第一节 季节性及昼夜温度的变化对甜菜夜蛾抗寒力的影响 | 第34-4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37页 |
·供试虫源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2 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 | 第37-38页 |
·低温驯化对过冷却点的影响 | 第38-39页 |
·低温驯化对存活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温度预处理对各虫态存活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3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光周期对甜菜夜蛾抗寒力的影响 | 第44-4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5页 |
·供试虫源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光周期对甜菜夜蛾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影响 | 第45-46页 |
·光周期对甜菜夜蛾虫体含水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光周期与甜菜夜蛾3龄和5龄幼虫及蛹的交互作用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取食不同寄主对甜菜夜蛾抗寒力的影响 | 第49-7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0-52页 |
·供试虫源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2 结果及分析 | 第52-73页 |
·取食不同寄主对3龄和5龄幼虫及蛹糖原和脂类的影响 | 第52-56页 |
·取食不同寄主对3龄和5龄幼虫及蛹过冷却点、结冰点和虫体含水量的影响 | 第56-62页 |
·取食不同寄主对3龄和5龄幼虫及蛹甘油和海藻糖含量的影响 | 第62-73页 |
3 讨论 | 第73-76页 |
第四节 土壤湿度对甜菜夜蛾抗寒力的影响 | 第76-9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7-80页 |
·供试虫源 | 第77页 |
·土壤含水量的配制 | 第77页 |
·实验方法 | 第77-80页 |
·数据分析 | 第80页 |
2 结果及分析 | 第80-89页 |
·土壤湿度对甜菜夜蛾蛹过冷却点、结冰点和虫体含水量的影响 | 第80页 |
·土壤湿度对甜菜夜蛾蛹低温存活率的影响 | 第80-84页 |
·土壤湿度对甜菜夜蛾化蛹进度、幼虫和蛹死亡率的影响 | 第84-86页 |
·土壤湿度对甜菜夜蛾蛹越冬的影响 | 第86-89页 |
3 讨论 | 第89-91页 |
第三章 基于Climex和ArcGis软件预测甜菜夜蛾在中国的越冬区 | 第91-10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2-97页 |
·Climex模型 | 第92-94页 |
·甜菜夜蛾已知分布区 | 第94页 |
·合适的Climex参数 | 第94页 |
·温度参数 | 第94页 |
·湿度参数 | 第94页 |
·冷胁迫和积温 | 第94-95页 |
·热胁迫 | 第95页 |
·干胁迫和湿胁迫 | 第95-97页 |
2 结果及分析 | 第97-99页 |
·调试过程 | 第97-99页 |
·与历史资料记录的越冬区的拟合程度 | 第99页 |
3 讨论 | 第99-102页 |
第四章 甜菜夜蛾在中国越冬区的验证 | 第102-130页 |
第一节 甜菜夜蛾卵、幼虫和蛹在自然条件下的越冬存活率 | 第102-10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2-104页 |
·供试虫源 | 第102页 |
·试验方法 | 第102-104页 |
·数据分析 | 第104页 |
2 结果及分析 | 第104-107页 |
·卵在自然条件下的越冬存活率 | 第104页 |
·幼虫在自然条件下的越冬存活率 | 第104页 |
·蛹在自然条件下的越冬存活率 | 第104-107页 |
3 讨论 | 第107-108页 |
第二节 甜菜夜蛾越冬调查的研究 | 第108-12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9-111页 |
·供试虫源 | 第109页 |
·实验方法 | 第109-111页 |
2 结果及分析 | 第111-123页 |
·幼虫的化蛹行为 | 第111-113页 |
·在4℃条件下,自然蛹室对甜菜夜蛾蛹存活率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自然条件下,蛹室对蛹存活率的影响 | 第114页 |
·幼虫的化蛹深度 | 第114页 |
·甜菜夜蛾冬季在田间的化蛹位置和化蛹深度 | 第114-117页 |
·甜菜夜蛾越冬蛹的调查规范 | 第117-122页 |
·甜菜夜蛾卵、幼虫和蛹的越冬调查结果 | 第122-123页 |
3 讨论 | 第123-126页 |
第三节 性信息素监测甜菜夜蛾成虫冬季的发生动态 | 第126-12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26页 |
·性信息素和诱捕器 | 第126页 |
·田块的选择 | 第126页 |
·性诱芯的设置及观察 | 第126页 |
·数据统计 | 第126页 |
2 结果及分析 | 第126-127页 |
3 讨论 | 第127-128页 |
第四节 软件预测与实地调查结果的拟合度 | 第128-130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2页 |
1 全文总结 | 第130-131页 |
2 展望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附录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