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油体 | 第13-14页 |
·油体大小 | 第13页 |
·油体的结构及特征 | 第13-14页 |
·油体的存在类型 | 第14页 |
·油体结合蛋白 | 第14-19页 |
·油质蛋白 | 第15-16页 |
·油体钙蛋白 | 第16-18页 |
·油体固醇蛋白 | 第18-19页 |
·Sop3 | 第19页 |
·人工油体 | 第19-20页 |
·油菜种子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利用种子油体表现高附加价值的蛋白质 | 第20-21页 |
·利用人造油体携带疏水性药物 | 第21页 |
·利用油菜油体表达体系生产鲑鱼降钙素 | 第21页 |
·植物基因克隆技术 | 第21-31页 |
·功能克隆 | 第22页 |
·图位克隆 | 第22-23页 |
·转座子标签法 | 第23-24页 |
·同源序列侯选基因法 | 第24页 |
·表达序列标签法 | 第24-26页 |
·“电子”基因克隆 | 第26页 |
·基于PCR的cDNA基因克隆技术 | 第26-3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油菜种子高质量总RNA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 第33-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33-34页 |
·总RNA提取方法 | 第34页 |
·总RNA纯度及完整性检测 | 第34-35页 |
·cDNA合成检测RNA的RT活性 | 第3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页 |
·总RNA质量分析 | 第35页 |
·总RNA得率分析 | 第35页 |
·双链cDNA合成分析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38页 |
第三章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的克隆 | 第38-53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8-39页 |
·植物材料 | 第38页 |
·商品化材料与试剂 | 第38页 |
·引物及合成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RNA提取 | 第39页 |
·DNA提取 | 第39页 |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EST的克隆 | 第39页 |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3’cDNA序列克隆 | 第39-40页 |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5’cDNA序列克隆 | 第40-41页 |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全长cDNA的一步克隆 | 第41页 |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组DNA序列的克隆 | 第41页 |
·PCR扩增产物检测 | 第41页 |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41页 |
·PCR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T/A克隆法 | 第41-42页 |
·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 第4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EST的克隆 | 第42-44页 |
·3’RACE-PCR扩增结果 | 第44-45页 |
·5’RACE-PCR扩增结果 | 第45-46页 |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全长cDNA的拼接 | 第46-47页 |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全长cDNA的一步克隆 | 第47-48页 |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组DNA序列的克隆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3页 |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的克隆 | 第49-50页 |
·实验材料的选择 | 第50-51页 |
·RACE技术的应用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序列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 | 第53-60页 |
·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mRNA序列分析 | 第53页 |
·基因组DNA序列分析 | 第53页 |
·蛋白质序列分析 | 第53-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mRNA序列分析 | 第54页 |
·基因组DNA序列分析 | 第54-55页 |
·蛋白质序列分析 | 第55-57页 |
·讨论 | 第57-60页 |
·甘蓝型油菜caleosin基因结构特征 | 第57-58页 |
·甘蓝型油菜油体结合蛋白caleosin结构特征 | 第58-60页 |
第五章 Caleosin基因的Northern印迹杂交 | 第60-65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0页 |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实验试剂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植物材料的获取 | 第60页 |
·不同发育时期油菜种子总RNA的提取及分析 | 第60页 |
·Northern印迹杂交 | 第6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甘蓝型油菜花后40天种子的总RNA进行Northern印迹杂交 | 第60-61页 |
·Caleosin基因在甘蓝型油菜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的表达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5页 |
第六章 甘蓝型油菜caleosin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 第65-74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6页 |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66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66-68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66-67页 |
·小量法制备质粒DNA—SDS碱裂解法 | 第67页 |
·目的基因的亚克隆 | 第67页 |
·重组细胞的培养与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67-6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68页 |
·SDS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 | 第68-69页 |
·目的基因的亚克隆 | 第69-70页 |
·重组细胞的培养与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70-72页 |
·讨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 | 第84-86页 |
附录Ⅰ:PCR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84页 |
附录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法 | 第84-85页 |
附录Ⅲ:已知8个caleosin基因及编码的蛋白序列比对 | 第85页 |
附录Ⅳ:CTAB法提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DNA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