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5-6页 |
引言 | 第6-12页 |
一、荀子伦理制度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2-15页 |
(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风气 | 第12-13页 |
(二) 诸子百家的救世情怀 | 第13页 |
(三) 先秦儒家的道德主张 | 第13-14页 |
(四) 三代历史的重要影响 | 第14-15页 |
二、荀子伦理制度思想的三个主要方面 | 第15-22页 |
(一) 伦理制度的强制性 | 第15-17页 |
(二) 伦理制度的操作性 | 第17-19页 |
(三) 伦理制度的功利性 | 第19-22页 |
三、荀子伦理制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22-28页 |
(一) 对儒家思想发展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 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 对荀学发展的影响 | 第24-26页 |
(四) 对法家思想的影响 | 第26-27页 |
(五) 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 第27-28页 |
四、对荀子伦理制度思想的反思 | 第28-34页 |
(一) 荀子伦理制度思想的局限 | 第28-30页 |
(二) 全面看待道德理想主义 | 第30-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