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有关汇率目标区理论及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有关人民币汇率及汇率目标区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有关国内外目标区理论研究的总结 | 第11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可能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文中的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汇率目标区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 第14-22页 |
·汇率目标区的涵义及“威廉姆森方案” | 第14-16页 |
·汇率目标区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汇率目标区的涵义、种类及其基本特征 | 第15页 |
·威廉姆森始倡的汇率目标区方案 | 第15-16页 |
·克鲁格曼的汇率目标区理论及其模型分析 | 第16-19页 |
·克鲁格曼的汇率目标区理论 | 第16-19页 |
·“蜜月效应”及平滑粘条件 | 第19页 |
·对克鲁格曼标准目标区模型修正及扩展 | 第19-22页 |
·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19-20页 |
·对克鲁格曼模型的修正和扩展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汇率目标区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2-26页 |
·欧洲货币体系运行的经验 | 第22-23页 |
·新兴发展中国家实施汇率目标区的经验 | 第23-25页 |
·印度尼西亚的汇率目标区实践经验 | 第23-24页 |
·新加坡的经验 | 第24页 |
·智利汇率制度改革及启示 | 第24-25页 |
·国际汇率目标区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我国汇率制度分析与汇率目标区的现实选择 | 第26-34页 |
·我国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26-27页 |
·改革开放前的汇率制度 | 第26页 |
·复汇率制时期 | 第26页 |
·单一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 第26-27页 |
·新形势下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 | 第27页 |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 第27-31页 |
·我国目前汇率制度的特点 | 第27-29页 |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效率分析 | 第29页 |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分析 | 第29-31页 |
·我国选择汇率目标区的适用性分析 | 第31-34页 |
·汇率目标区制度的优点 | 第31-32页 |
·实行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预期政策效应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我国汇率目标区的设定分析 | 第34-54页 |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中心汇率的设定 | 第34-43页 |
·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的选定 | 第34-35页 |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分析 | 第35-43页 |
·汇率目标区波动幅度的确定 | 第43-48页 |
·汇率目标区均衡汇率波幅设定的要求和目的 | 第43页 |
·汇率目标区波动幅度设定的数理分析 | 第43-47页 |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波幅的设定 | 第47-48页 |
·汇率目标区框架设定的其它方面 | 第48-54页 |
·货币当局对外汇率市场干预的时机选择 | 第48-49页 |
·对外汇市场干预的政策手段 | 第49-50页 |
·对外汇市场区间内进行干预的方式及频率 | 第50页 |
·汇率目标区的公开程度 | 第50页 |
·对目标区下投机冲击的防范 | 第50-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A | 第60-61页 |
附录B | 第61-63页 |
附录C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