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符号说明 | 第8-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金标准制定 | 第13页 |
| ·检查方法 | 第13-14页 |
| ·设备与显像剂制备 | 第13-14页 |
| ·PET-CT检查 | 第14页 |
| ·SUVmax测定 | 第14页 |
| ·图像分析 | 第14页 |
| ·观察指标 | 第14-15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15页 |
| ·质量控制 | 第15-16页 |
| ·病理质量 | 第15页 |
| ·图像分析质量 | 第15页 |
| ·随访质量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结果 | 第16-25页 |
| ·4种影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与肺良性病变结果 | 第16-17页 |
| ·四种诊断方法的常用评价指标 | 第17页 |
| ·四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分析数据 | 第17-18页 |
| ·ROC曲线结果 | 第18-21页 |
| ·SUVmax适宜诊断界值的确立 | 第21-22页 |
| ·SUVmax连续型资料ROC曲线左上角点值 | 第21页 |
| ·常规SUVmax诊断界值附近的阳性似然比、约登指数 | 第21-22页 |
| ·PET-CT在临床分期上的优势 | 第22页 |
| ·CT与PET-CT诊断临床分期差别 | 第22页 |
| ·PET-CT NM分期改变率的比较 | 第22页 |
| ·非小细胞肺癌与肺良性病变SUVmax均数比较 | 第22-23页 |
| ·鳞癌与腺癌SUVmax差别比较 | 第23页 |
| ·SUVmax与肿瘤大小关系 | 第23-24页 |
| ·经治患者PET-CT检查 | 第24-25页 |
| ·概况 | 第24页 |
| ·CT、PET-CT发现残留病灶、新发病灶个数比较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讨论 | 第25-34页 |
|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试验评价 | 第25-27页 |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上的优势 | 第27-29页 |
|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SUVmax的诊断效用 | 第29-30页 |
| ·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SUVmax比较 | 第29页 |
| ·SUVmax与肿瘤大小相关性 | 第29-30页 |
| ·CT、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经治患者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 ·18F-FDG PET-CT诊断NSCLC的假阳性、假阴性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31-34页 |
| ·假阳性、假阴性问题 | 第31-32页 |
| ·解决办法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结论及创新点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4页 |
| ·创新点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综述 | 第39-50页 |
| 附录1 肺癌的TNM国际分期(UICC,1997) | 第50-51页 |
| 附录2 CT目视、PET-CT目视、PET-CT目视法+SUVmax五分法标准 | 第51-53页 |
| 附录3 初诊患者调查表、经治患者调查表 | 第53-55页 |
| 附录4 初诊患者调查指标量化表、经治患者调查指标量化表 | 第55-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