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物理量的选择 | 第11-12页 |
·含水率或饱和度 | 第11-12页 |
·吸力 | 第12页 |
·非饱和土的强度 | 第12-14页 |
·引入吸力的强度公式 | 第13-14页 |
·引入含水率或饱和度的强度公式 | 第14页 |
·变形 | 第14-19页 |
·非饱和土的变形性状 | 第15页 |
·引入吸力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 | 第15-17页 |
·非线性模型 | 第15-16页 |
·弹塑性模型 | 第16-17页 |
·引入含水率或饱和度的实用变形计算方法 | 第17-19页 |
·非饱和土的固结理论 | 第19-23页 |
·气、水流动 | 第19-20页 |
·分别考虑气相和液相消散的方法 | 第20-21页 |
·固结简化计算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控制含水率的非饱和土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 | 第25-37页 |
·试验意义和试验目的 | 第25-26页 |
·试验仪器 | 第26-29页 |
·保持含水率不变 | 第27-28页 |
·气压消散 | 第28页 |
·非饱和土体积变形 | 第28-29页 |
·试验适用条件 | 第29-30页 |
·试样制备 | 第30-31页 |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31-32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试验结果 | 第32-3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非饱和土的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 | 第37-48页 |
·非饱和土的强度特性 | 第37页 |
·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37-38页 |
·引入含水率的非饱和土总应力强度公式 | 第38-42页 |
·实际运用 | 第42-44页 |
·算例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非饱和土应力变形随含水率的变化 | 第48-65页 |
·非饱和土的变形性状 | 第48页 |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第48-49页 |
·引入含水率的非饱和土实用非线性本构模型 | 第49-57页 |
·邓肯模型简介 | 第50-52页 |
·非饱和土本构模型 | 第52-57页 |
·模型运用 | 第57-59页 |
·施工期的应力变形 | 第57页 |
·含水率变化引起的变形 | 第57-59页 |
·施工期应力变形算例 | 第59-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非饱和土的固结简化计算方法 | 第65-86页 |
·非饱和土固结的复杂性 | 第65-66页 |
·非饱和土的固结理论及简化方法 | 第66-68页 |
·中等饱和度非饱和土的固结简化计算方法 | 第68-74页 |
·初期压密 | 第69-71页 |
·气压消散 | 第71-72页 |
·水压消散 | 第72-74页 |
·较高饱和度非饱和土的固结简化计算方法 | 第74-80页 |
·初期压密 | 第75-76页 |
·后续固结 | 第76-78页 |
·水连续性方程 | 第76-77页 |
·混合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 第77-78页 |
·两个处理 | 第78页 |
·参数确定 | 第78-80页 |
·算例分析 | 第80-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中等饱和度非饱和土二三维固结简化计算 | 第86-9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6页 |
·中等饱和度非饱和土二三维固结简化计算 | 第86-91页 |
·初期压密阶段 | 第86-88页 |
·气压消散阶段 | 第88页 |
·水压消散阶段 | 第88-91页 |
·算例 | 第91-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8页 |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95-97页 |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