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A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9-1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混凝土收缩徐变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3-20页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机理 | 第14-15页 |
·混凝土的收缩机理 | 第14页 |
·混凝土的徐变机理 | 第14-15页 |
·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主要因素 | 第15-19页 |
·水泥品种 | 第16页 |
·水灰比、水泥用量、含水量 | 第16页 |
·骨料 | 第16页 |
·外加掺合料 | 第16-17页 |
·周围介质的温度、湿度 | 第17页 |
·构件的形状和尺寸 | 第17-18页 |
·养护条件 | 第18页 |
·加载龄期和持荷时间 | 第18-19页 |
·混凝土的应力水平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混凝土徐变与收缩的实用估算方法 | 第20-41页 |
·概述 | 第20页 |
·徐变计算理论 | 第20-21页 |
·老化理论 | 第20页 |
·弹性徐变理论 | 第20-21页 |
·弹性老化理论 | 第21页 |
·继效流动理论 | 第21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预测模式 | 第21-39页 |
·徐变系数的定义 | 第21-22页 |
·几种常用收缩徐变预测模式介绍 | 第22-27页 |
·几种常用收缩徐变预测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2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 第41-66页 |
·概述 | 第41页 |
·线性徐变理论 | 第41页 |
·徐变效应的分析方法 | 第41-47页 |
·Dischinger 法及改进的Dischinger 法 | 第41-42页 |
·有效模量法 | 第42页 |
·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AEMM 法) | 第42-45页 |
·中值系数法 | 第45-46页 |
·基于流变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预应力混凝土梁时效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 第47-65页 |
·徐变换算截面特性法 | 第47-49页 |
·徐变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 第49-50页 |
·徐变状态下的总势能泛函 | 第50-52页 |
·有限单元构式 | 第52-55页 |
·时效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 第55-58页 |
·实例分析 | 第58-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试验研究 | 第66-77页 |
·引言 | 第66页 |
·研究思路 | 第66-67页 |
·试验概要 | 第67-71页 |
·试验内容 | 第67页 |
·材料和配合比 | 第67-68页 |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68-69页 |
·试验方法 | 第69-71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7页 |
·工地环境条件下各因素对辅桥连续刚构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 第71-74页 |
·预应力梁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本文工作的总结 | 第77-78页 |
·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