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1-13页 |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 ·耐铝微生物的分离 | 第14-16页 |
| ·微生物的耐铝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酵母耐铝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假单胞菌耐铝机制 | 第17-19页 |
| ·菌根真菌的耐铝机制 | 第19-20页 |
| ·其它微生物耐铝机制 | 第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耐铝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其鉴定 | 第22-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22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2页 |
| ·菌株分离纯化 | 第22-23页 |
| ·菌落及菌体形态观察 | 第23页 |
| ·酵母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3页 |
| ·ITS和26S rDNAD1/D2片段的PCR扩增 | 第23-24页 |
| ·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24页 |
| ·耐铝酵母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4页 |
| ·耐铝能力检测 | 第24页 |
| ·结果 | 第24-39页 |
| ·菌体形态 | 第24-25页 |
| ·ITS和26S rDNA的D1/D2区序列扩增 | 第25-27页 |
| ·测序结果 | 第27-31页 |
| ·构建系统进化树 | 第31-36页 |
| ·酵母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6-38页 |
| ·酵母耐铝性能检测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铝胁迫下土生隐球酵母生理分析 | 第40-56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 ·铝胁迫下酵母细胞的流式分析 | 第40页 |
| ·FDA-PI双染色观察铝胁迫下土生隐球酵母的细胞凋亡 | 第40-41页 |
| ·培养过后培养液中活性铝含量测定 | 第41页 |
| ·总蛋白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 ·铝胁迫下酵母PC含量的测定 | 第42页 |
| ·SOD活性的测定 | 第42-43页 |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43-44页 |
|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 ·结果 | 第45-54页 |
| ·铝胁迫下酵母细胞的流式分析 | 第45-49页 |
| ·FDA-PI双染色观察铝胁迫下土生隐球酵母 | 第49页 |
| ·培养基中剩余活性铝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 ·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50-51页 |
| ·PC含量的测定 | 第51-52页 |
| ·SOD酶活性的测定 | 第52页 |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52-53页 |
|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土生隐球酵母铝胁迫响应基因的鉴定 | 第56-8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6-66页 |
| ·酵母的铝胁迫处理 | 第56页 |
| ·隐球酵母总R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56-57页 |
| ·分光光度法检测RNA浓度 | 第57页 |
| ·mRNA的分离 | 第57-58页 |
| ·土生隐球酵母SSH文库的构建 | 第58-64页 |
| ·SSH文库克隆插入片段长度的检测 | 第64-65页 |
| ·SSH文库克隆测序分析 | 第65页 |
| ·RT-PCR分析 | 第65-66页 |
| ·结果 | 第66-79页 |
| ·土生隐球酵母RNA的提取与质量分析 | 第66-67页 |
| ·mRNA的分离 | 第67-68页 |
| ·cDNA合成与Rsa Ⅰ酶切 | 第68-69页 |
| ·消减杂交和抑制PCR | 第69-71页 |
| ·PCR鉴定插入片段 | 第71页 |
| ·阳性克隆的序列测定及其同源性分析 | 第71-77页 |
| ·表达谱分析 | 第77-79页 |
| ·讨论 | 第79-83页 |
| ·细胞结构相关基因 | 第80页 |
| ·能量和代谢相关基因 | 第80-81页 |
| ·防御胁迫相关基因 | 第81页 |
| ·信号转导相关基因 | 第81-83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5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