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珠高速K46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风险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9页 |
·概述 | 第9-10页 |
·国内外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实例 | 第10-12页 |
·我国滑坡与高边坡工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外关于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风险分析评价的方法 | 第15-19页 |
·风险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 第19-20页 |
·国内外关于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概况 | 第20-25页 |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边坡治理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边坡加固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25页 |
·边坡治理技术研究 | 第25-26页 |
·本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2章 边坡地质条件 | 第29-33页 |
·京珠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 第29-30页 |
·京珠高速公路K46路段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 第30-33页 |
·地形地貌 | 第30-31页 |
·地层岩性 | 第31页 |
·地质构造 | 第31-32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2页 |
·地震 | 第32-33页 |
第3章 京珠高速公路边坡风险评价 | 第33-60页 |
·边坡滑坡灾害风险评价 | 第33页 |
·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33-49页 |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3-40页 |
·风险等级标准 | 第40-41页 |
·减轻对策 | 第41-42页 |
·滑坡危险性评价 | 第42-44页 |
·滑坡受灾体易损性分析 | 第44-48页 |
·滑坡风险定性分析与评估 | 第48-49页 |
·京珠高速公路K46段边坡滑坡风险评价 | 第49-54页 |
·边坡危险性评价 | 第49-52页 |
·受灾体易损性评价 | 第52-53页 |
·边坡风险评价体系 | 第53-54页 |
·京珠高速公路工程边坡风险评价 | 第54-59页 |
·危险性模糊综合评判 | 第54-58页 |
·易损性评价 | 第58-59页 |
·风险评价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60-82页 |
·极限平衡法原理及计算方法 | 第60-61页 |
·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方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61-70页 |
·第一次滑动 | 第61-63页 |
·第二次滑动 | 第63-66页 |
·京珠北高速公路边坡K46段高边坡治理措施研究 | 第66-69页 |
·竣工后稳定性计算 | 第69-70页 |
·FLAC-3D数值分析法 | 第70-73页 |
·FLAC-3D简介 | 第71页 |
·FLAC-3D使用步骤 | 第71-72页 |
·屈服准则的选取 | 第72页 |
·整体失稳判据 | 第72-73页 |
·京珠高速K46边坡的FLAC-3D分析 | 第73-81页 |
·计算方法和模型 | 第73-74页 |
·剪切应变率分析 | 第74-77页 |
·滑体位移分析 | 第77-80页 |
·滑动原因分析 | 第80页 |
·防护措施优化建议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边坡病害治理工程效果评价 | 第82-95页 |
·整体和局部边坡病害 | 第82页 |
·整体边坡病害 | 第82页 |
·局部边坡病害 | 第82页 |
·边坡病害整理工程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82-89页 |
·边坡病害体治理稳定性分级标准 | 第83-84页 |
·治理工程适宜性分级标准 | 第84-85页 |
·治理工程措施技术状况(缺损状况)评价标准 | 第85-87页 |
·治理工程措施局部工作状态分级标准 | 第87页 |
·治理工程措施整体安全分级标准 | 第87-88页 |
·交通管制和群众安全管制分级标准 | 第88-89页 |
·治理工程危险状况预警标准 | 第89页 |
·治理工程结构病害应对措施分级标准 | 第89页 |
·对竣工后的K46边坡进行治理工程效果评价 | 第89-95页 |
·适宜性评价 | 第89-90页 |
·技术状况评价 | 第90-93页 |
·局部工作状态评价 | 第93-94页 |
·应对措施 | 第94-95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95-97页 |
·主要结论 | 第95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