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第一章 引论 | 第1-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本论题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3 本论题研究的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重点及难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3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绩效评价与银行绩效 | 第15-18页 |
2.1 绩效评价的一般理论 | 第15页 |
2.1.1 绩效与绩效评价 | 第15页 |
2.1.2 绩效评价的作用 | 第15页 |
2.2 银行绩效评价的一般理论 | 第15-18页 |
2.2.1 银行绩效的含义与作用 | 第15-16页 |
2.2.2 影响银行绩效的因素 | 第16-17页 |
2.2.3 银行绩效评价的要求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银行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研究 | 第18-24页 |
3.1 银行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第18-22页 |
3.1.1 财务比率分析法 | 第18页 |
3.1.2 增加值方法 | 第18-19页 |
3.1.3 平衡记分卡法 | 第19-20页 |
3.1.4 DEA法 | 第20-21页 |
3.1.5 小结 | 第21-22页 |
3.2 银行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 第22-24页 |
3.2.1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2页 |
3.2.2 输入输出指标的确定 | 第22-24页 |
第四章 DEA实证分析及绩效改进策略研究 | 第24-46页 |
4.1 DEA模型及 DEA有效的经济含义 | 第24-29页 |
4.1.1 C~2R模型 | 第24-25页 |
4.1.2 C~2GS~2模型 | 第25-26页 |
4.1.3 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 第26页 |
4.1.4 DEA有效的经济含义 | 第26-29页 |
4.2 DEA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实证分析 | 第29-42页 |
4.2.1 数据的选取 | 第29页 |
4.2.2 数据的处理 | 第29-32页 |
4.2.3 数据计算结果分析 | 第32-42页 |
4.3 绩效差异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4.3.1 不同的组织结构导致了绩效差异 | 第42-43页 |
4.3.2 不同的存贷款质量导致了绩效差异 | 第43页 |
4.3.3 不同的人力资源质量导致了绩效差异 | 第43-44页 |
4.4 绩效改进策略研究 | 第44-46页 |
4.4.1 适当减少资源投入量 | 第44-45页 |
4.4.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第45页 |
4.4.3 扩大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52页 |
5.1 结论 | 第46页 |
5.2 建议 | 第46-50页 |
5.2.1 完善内控机制,推进商业银行上市 | 第46-47页 |
5.2.2 加速金融创新 | 第47-49页 |
5.2.3 扩大中间业务 | 第49页 |
5.2.4 发展网络银行 | 第49-50页 |
5.3 创新点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1: DEA效率计算过程 | 第57-62页 |
附录2: 节约数的计算 | 第6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