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倾斜煤层采动覆岩移动模式及机理研究
1 绪论 | 第1-21页 |
·开采沉陷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开采沉陷研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 第12-15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沉陷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急倾斜煤层开采岩层移动的力学模式 | 第21-39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及赋存特点 | 第21-22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岩层移动的特征 | 第22-23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岩层移动的结构 | 第23-26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岩层移动的力学模式 | 第2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急倾斜煤层复合岩层移动模型 | 第39-58页 |
·复合层状介质理论 | 第39-42页 |
·“厂”型移动拱复合层状岩层下沉公式的建立 | 第42-48页 |
·“厂”型移动拱复合岩层的移动与变形 | 第48-51页 |
·“厂”型移动拱复合岩层应力分析 | 第51-52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下沉公式分析 | 第52-55页 |
·“厂”型移动拱复合岩层计算模型的坐标系统转换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急倾斜煤层开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 第58-94页 |
·基本原理 | 第58-60页 |
·相似材料配制的判据 | 第60-61页 |
·实验模型设计 | 第61-64页 |
·实验观测方法设计 | 第64-67页 |
·实验模型开采方案 | 第67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77页 |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实验观测与数据处理 | 第77-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急倾斜煤层采动覆岩变形机理数值模拟 | 第94-137页 |
·引言 | 第94-95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2D 数值计算模型与方案 | 第95-98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2D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98-117页 |
·急倾斜煤层采动覆岩岩层组合效应 | 第117-126页 |
·倾斜煤层不同倾角开采数值模拟 | 第126-128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三维数值模拟 | 第128-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6 应用实例分析 | 第137-146页 |
·赵各庄矿岩移观测 | 第137-141页 |
·基于“厂”型移动拱复合岩层理论的实例计算 | 第141-143页 |
·实际观测与理论计算、实验模拟结果分析 | 第143-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6-149页 |
·结论 | 第146-14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8页 |
·展望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作者简介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