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20页 |
| ·辽东湾海冰 | 第11-14页 |
| ·海冰微波遥感 | 第14-18页 |
| ·本文的思路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辽东湾海冰类型SAR 信息提取 | 第20-80页 |
| ·海冰类型及电磁散射特征 | 第20-23页 |
| ·辽东湾海冰类型SAR 响应分析 | 第23-51页 |
| ·不同极化SAR 数据分析及通道选择 | 第23-30页 |
| ·辽东湾海冰类型SAR 响应分析 | 第30-46页 |
| ·海冰SAR 图像时间序列分析 | 第46-51页 |
| ·基于PCNN 神经网络的海冰类型SAR 信息提取 | 第51-79页 |
| ·PCNN 神经网络介绍 | 第51-56页 |
| ·基于时间索引图PCNN 神经网络的海冰SAR 图像分割 | 第56-69页 |
| ·PCNN 海冰SAR 图像分类系统 | 第69-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三章 辽东湾海冰厚度机载微波辐射计信息提取 | 第80-110页 |
| ·机载微波辐射计海冰厚度反演模型推导 | 第81-88页 |
| ·海冰三层介质系统 | 第81-83页 |
| ·冰层吸收率计算 | 第83-85页 |
| ·ABMR 亮温计算 | 第85-88页 |
| ·机载微波辐射计海冰厚度探测范围分析 | 第88-95页 |
| ·海冰厚度探测范围上限确定 | 第88-91页 |
| ·海冰厚度探测范围下限-最小海冰探测厚度 | 第91-93页 |
| ·适合辽东湾海冰厚度探测的ABMR 选择 | 第93-95页 |
| ·海冰厚度反演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 第95-99页 |
| ·模型系数的稳定性 | 第95-97页 |
| ·冰上积雪和积水的影响 | 第97-99页 |
| ·机载微波辐射计辽东湾海冰厚度模型应用实验 | 第99-108页 |
| ·应用实验及数据处理 | 第99-106页 |
| ·结果验证 | 第106-108页 |
| ·小结 | 第108-110页 |
| 第四章 辽东湾海冰边缘线信息提取PSSM 方法评价 | 第110-123页 |
| ·PSSM 方法介绍 | 第111-113页 |
| ·辽东湾海冰边缘线探测PSSM 方法应用 | 第113-118页 |
| ·AMSR-E 数据分析 | 第113-116页 |
| ·迭代结果及分析 | 第116-118页 |
| ·PSSM 方法评价 | 第118-122页 |
| ·小结 | 第122-12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进一步的工作 | 第123-125页 |
| ·本文的结论 | 第123-124页 |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24-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3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33-13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和获奖情况 | 第13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工作 | 第134-135页 |
| 附录1 辽东湾海冰特点 | 第135-140页 |
| 附录2 机载微波辐射计部分证明 | 第140-141页 |
| 附录3 高度计海冰探测 | 第141-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