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导言 | 第1-31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 二、关键词的说明与界定 | 第14-15页 |
| 三、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 四、研究的问题、思路与框架 | 第28-31页 |
| 第一章 德国教学设计产生的历史回溯 | 第31-37页 |
| 一、德国教学设计缘起的社会动因 | 第32-33页 |
| 二、德国教学设计生成的学术动因 | 第33-37页 |
| 第二章 德国教学设计主要流派及其分析 | 第37-110页 |
| 一、德国现代最初的教学设计模式 | 第37-47页 |
| 二、柏林教学论模式的教学设计思想及其分析 | 第47-58页 |
| 三、一种以系统论控制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观 | 第58-70页 |
| 四、汉堡教学设计模式的教学设计思想 | 第70-83页 |
| 五、克拉夫基的“批判—建构”教学设计思想 | 第83-95页 |
| 六、开放教学设计理念与模式 | 第95-103页 |
| 七、跨学科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 第103-110页 |
| 第三章 德国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110-124页 |
| 一、明确性原则 | 第110-113页 |
| 二、持续性原则 | 第113-116页 |
| 三、可逆性原则 | 第116-119页 |
| 四、相互依存性原则 | 第119-121页 |
| 五、适当性原则 | 第121-122页 |
| 六、可控性原则 | 第122-124页 |
| 第四章 德国的教学设计前提条件 | 第124-136页 |
| 一、各教学论流派提出的教学前提条件 | 第124-133页 |
| 二、教学前提条件分析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 第133-134页 |
| 三、教学设计前提条件的比较 | 第134-136页 |
| 第五章 德国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 第136-161页 |
| 一、运用冲突故事进行社会学习的教学设计 | 第136-141页 |
| 二、跨学科活动的教学设计 | 第141-148页 |
| 三、关于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 第148-150页 |
| 四、开放课堂学习具体设计案例 | 第150-156页 |
| 五、对实践中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 第156-161页 |
| 第六章 比较与借鉴:中国教学设计再构策略 | 第161-208页 |
| 一、我国教学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61-164页 |
| 二、德国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64-208页 |
| 结语 | 第208-211页 |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211-2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3-222页 |
| 德文文献 | 第213-218页 |
| 中文文献 | 第218-222页 |
| 后记 | 第222-2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