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S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小麦赤霉病发生概况 | 第10-20页 |
·小麦赤霉病危害区域及其发生规律 | 第10-11页 |
·小麦赤霉病发病过程 | 第11-12页 |
·小麦抗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机制及研究进展 | 第12页 |
·小麦抗赤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及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同小麦抗赤霉特性的关系 | 第17-20页 |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主要育种方法 | 第20-23页 |
·系统选育 | 第21页 |
·杂交育种 | 第21-22页 |
·基因工程育种 | 第22页 |
·生物技术育种(细胞工程育种) | 第22-23页 |
·小麦抗赤霉病种质的筛选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试验目地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小麦抗赤霉种质材料的抗赤霉扩展特性及农艺特性 | 第26-33页 |
·供试材料和菌种 | 第26页 |
·供试材料 | 第26页 |
·供试菌种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供试材料种植 | 第26页 |
·抗赤霉扩展特性 | 第26页 |
·农艺性状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供试材料的抗赤霉病扩展特性 | 第27页 |
·供试材料的农艺特性 | 第27-29页 |
·抗赤霉扩展特性与农艺特性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基于供试材料形态学的聚类分析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3页 |
·禾谷镰刀菌单穗单小花接种法鉴定供试材料 | 第30-31页 |
·抗赤霉扩展特性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 第31-32页 |
·小麦抗赤霉材料的种质筛选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小麦抗赤霉种质材料的抗禾谷镰刀菌毒素特性 | 第33-37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供试材料 | 第33页 |
·供试菌种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制备 | 第33页 |
·谷镰刀菌毒素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33-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页 |
·供试材料对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胁迫的抗病指数 | 第35页 |
·供试材料发芽受禾谷镰刀菌毒素胁迫的抗赤指数与供试材料抗扩展特性的相关分析 | 第35页 |
·供试材料对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耐受性鉴定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镰刀菌毒素胁迫下小麦抗赤霉种质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 第37-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页 |
·供试材料 | 第37页 |
·供试菌种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制备 | 第37页 |
·材料处理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禾谷镰刀菌毒素胁迫对供试材料MDA 含量的影响 | 第38页 |
·禾谷镰刀菌毒素胁迫对供试材料体内PAL 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禾谷镰刀菌毒素对供试材料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39页 |
·结论 | 第39-42页 |
·植物细胞膜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胁迫下的膜脂过氧化 | 第39-40页 |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胁迫对种质PAL 的影响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