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一部分 正文 | 第9-1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55页 |
第一节 复杂疾病的研究方法 | 第10-35页 |
一、复杂疾病及其研究方法概述 | 第10-14页 |
1、遗传性疾病的概念及分类 | 第10-11页 |
2、影响遗传性疾病复杂性的因素 | 第11-12页 |
3、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样本 | 第12-14页 |
二、人类基因组及人类基因组计划 | 第14-17页 |
1、人类基因组的多态性 | 第14-15页 |
2、遗传连锁图谱 | 第15-16页 |
3、人类基因组计划 | 第16-17页 |
三、连锁分析与关联分析 | 第17-35页 |
1、连锁分析 | 第18-24页 |
(1) 连锁的概念 | 第18-19页 |
(2) 参数连锁分析 | 第19-20页 |
(3) 非参数连锁分析 | 第20-21页 |
(4) 连锁分析的阈值 | 第21-23页 |
(5) 参数连锁分析与非参数连锁分析的比较 | 第23页 |
(6) 单点连锁分析与多点连锁分析的比较 | 第23页 |
(7) 连锁分析常用的软件 | 第23-24页 |
2、关联分析 | 第24-33页 |
(1) 关联的概念 | 第24-25页 |
(2) 关联分析的分类 | 第25-27页 |
(3) 连锁不平衡 | 第27-29页 |
(4) 关联分析用于复杂疾病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5) 单倍型块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计划 | 第30-32页 |
(6) 关联分析常用的软件 | 第32-33页 |
3、连锁分析与关联分析的比较 | 第33页 |
4、复杂疾病研究的其他方法 | 第33-35页 |
(1) 荟萃分析(Meta-analysis) | 第33-34页 |
(2) 基因网络 | 第34页 |
(3) 动物模型及其他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概况及研究进展 | 第35-55页 |
一、精神分裂症 | 第35页 |
二、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35-36页 |
三、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假说 | 第36-40页 |
1、多巴胺假说 | 第37页 |
2、5-羟色胺假说 | 第37-38页 |
3、谷氨酸假说 | 第38-39页 |
4、γ-氨基丁酸假说 | 第39-40页 |
四、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分析进展 | 第40-47页 |
1、1q21-q22 | 第40-41页 |
2、5q33.3 | 第41-42页 |
3、6p23 | 第42-43页 |
4、8p23.2.6q13-q26 | 第43-44页 |
5、8p21,8p22-p11 | 第44页 |
6、10q22.3 | 第44-45页 |
7、13q32 | 第45页 |
8、15q15 | 第45-46页 |
9、18p | 第46页 |
10、22911.2.22911 -13 | 第46-47页 |
五、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进展 | 第47-55页 |
1. C-terminal PDZ Ligand of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CAPON | 第48页 |
2. 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4,RGS4 | 第48页 |
3. 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1,DISC1 | 第48-49页 |
4. Epsin 4,EPN4 | 第49页 |
5、γ-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 Subunit Gene Cluster,GABA(A)Receptors | 第49页 |
6、Dystrobrevin-binding Protein 1,DTNBP1 | 第49-50页 |
7、Trace Amine Receptor 4,TRAR4 | 第50页 |
8、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3,GRM3 | 第50页 |
9、Calcineurin γ Catalytic Subunit,PPP3CC | 第50-51页 |
10、Neuregulin 1,NRG1 | 第51页 |
11、G72(D-amino Acid Oxidase Activator,DAOA) | 第51-52页 |
12、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1,AKT1 | 第52页 |
13、Proline Dehydrogenase,PRODH | 第52-53页 |
14、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 | 第53页 |
15、Zinc Finger DHHC-type Containing 8,ZDHHC8 | 第53-5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55-117页 |
第一节 十条靶向染色体的精神分裂症连锁分析 | 第55-87页 |
一、实验设计 | 第55-56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56-72页 |
1、家系收集 | 第56页 |
2、诊断评估 | 第56-58页 |
3、血样采集及DNA 提取 | 第58-59页 |
4、微卫星遗传标记 | 第59-67页 |
5、基因分型 | 第67-68页 |
6、连锁分析 | 第68-72页 |
7、连锁分析的阈值 | 第72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72-83页 |
1、第一阶段中的单点和多点连锁分析 | 第73页 |
2、第二阶段中的单点和多点连锁分析 | 第73-83页 |
(1) Chromosome 1p21-13 | 第82页 |
(2) Chromosome 1q21-23 | 第82页 |
(3) Chromosome 5q35 | 第82页 |
(4) Chromosome 6p21 | 第82-83页 |
(5) Chromosome 22q13 | 第83页 |
四、讨论 | 第83-87页 |
第二节 CAPON 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 | 第87-112页 |
一、实验设计 | 第87-89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89-104页 |
1、样品收集与诊断评估 | 第89页 |
2、血样采集及DNA 提取 | 第89-90页 |
3、SNPs的选择 | 第90-91页 |
4、引物设计 | 第91-93页 |
5、基因分型 | 第93-98页 |
(1)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与实时定量PCR | 第93-97页 |
(2) DNA测序 | 第97-98页 |
6、统计分析 | 第98-104页 |
(1) Hardy-Weinberg平衡 | 第98-101页 |
(2) 卡方比较 | 第101页 |
(3) 比数比和置信区间 | 第101-102页 |
(4) D’值的估计 | 第102页 |
(5) 单倍型频率的估计 | 第102-103页 |
(6) 统计效力的计算 | 第103-104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104-107页 |
四、讨论 | 第107-112页 |
第三节 总结、建议与展望 | 第112-117页 |
第二部分 参考文献 | 第117-138页 |
第三部分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及成文的论文目录 | 第138-141页 |
第四部分 致谢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