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虚拟样机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虚拟样机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虚拟样机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利用ADAMS/Rail进行二次开发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车端相对位置数学计算与ADAMS计算机技术原理 | 第17-25页 |
·车端连接装置相对位置数学计算原理 | 第17-22页 |
·车辆通过平面曲线时,车体与转向架间的相对转动 | 第17-19页 |
·车辆通过平面曲线时,两车端部的最小间隙及车钩的摆角 | 第19-21页 |
·在变坡点处两车端部的相对运动 | 第21-22页 |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的计算机原理 | 第22-24页 |
·多体系统建模理论 | 第22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求解原理 | 第22-23页 |
·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求解过程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ADAMS系统二次开发技术 | 第25-34页 |
·ADAMS的主要文件 | 第25-26页 |
·ADAMS二次开发技术基础 | 第26-29页 |
·用户自定义函数 | 第26-28页 |
·使用文本文件 | 第28页 |
·使用菜单与对话框 | 第28-29页 |
·本平台二次开发方法 | 第29页 |
·二次开发过程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ADAMS/Rail车端连接装置相对位置模拟系统设计 | 第34-46页 |
·系统总体设计规划 | 第34页 |
·ADAMS/Rail建模方法 | 第34-35页 |
·ADAMS/rail模板及子系统的建立 | 第35-45页 |
·车体模板及子系统 | 第35-39页 |
·转向架模板 | 第39-42页 |
·车钩模板 | 第42-43页 |
·线路模板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ADAMS/Rail车端连接装置相对位置仿真系统开发 | 第46-57页 |
·系统人机界面开发 | 第46-48页 |
·菜单 | 第46-47页 |
·工具栏 | 第47页 |
·对话框 | 第47-48页 |
·状态栏 | 第48页 |
·容错处理 | 第48页 |
·系统概述 | 第48-56页 |
·操作界面 | 第48-56页 |
·应用特点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某车辆车端连接装置相对位置仿真 | 第57-68页 |
·列车系统的建立 | 第57-59页 |
·线路选取 | 第59-62页 |
·计算分析结果 | 第62-68页 |
·线路1运行情况 | 第62-63页 |
·线路2运行情况 | 第63-64页 |
·线路3运行情况 | 第64-65页 |
·线路4运行情况 | 第65-66页 |
·改变线路1中曲线半径运行情况 | 第66-67页 |
·改变线路1中车辆运行速度运行情况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