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腔的VCSOA增益带宽优化及其交叉增益调制
|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 ·引言 | 第7页 |
| ·VCSOA的起源及其发展 | 第7-9页 |
| ·VCSOA的结构及特点 | 第9-10页 |
| ·波长转换技术简介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1-13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建模 | 第13-21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薄膜光学理论 | 第13-18页 |
| ·VCSOA传输矩阵模型 | 第18-21页 |
| 第3章 耦合腔VCSOA增益带宽特性分析 | 第21-33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数值分析模型主要参数 | 第21-23页 |
| ·单腔VCSOA增益带宽特性 | 第23-25页 |
| ·耦合腔VCSOA增益带宽特性 | 第25-31页 |
| ·双腔及三腔VCSOA的增益曲线 | 第25-29页 |
| ·峰值增益与增益带宽积分析 | 第29-30页 |
| ·单程增益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3页 |
| 第4章 基于耦合腔VCSOA的交叉增益调制 | 第33-44页 |
| ·引言 | 第33-34页 |
| ·VCSOA-XGM理论模型 | 第34-36页 |
| ·基于耦合腔VCSOA的交叉增益调制 | 第36-43页 |
| ·耦合腔VCSOA的增益饱和特性分析 | 第36-38页 |
| ·耦合腔结构VCSOA的交叉增益调制 | 第38-41页 |
| ·VCSOA-XGM的消光比特性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