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页 |
| 专利权声明 | 第2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2-3页 |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7-8页 |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第8-10页 |
| ·国外的发展状况 | 第8-9页 |
| ·国内的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和特色 | 第10-11页 |
| 2 人机工程的原理与基础 | 第11-23页 |
| ·人机工程学简介 | 第11页 |
| ·虚拟人技术 | 第11-14页 |
| ·应用虚拟人的优点 | 第12页 |
| ·虚拟人的特点 | 第12页 |
| ·虚拟人的应用领域 | 第12-14页 |
| ·作业空间设计和人体操作姿态分析 | 第14-16页 |
| ·作业空间设计的目标和人机工程学原则 | 第14页 |
| ·作业空间设计时人体测量学数据运用 | 第14-15页 |
| ·舒适的人体姿态与操纵 | 第15-16页 |
| ·人机工程学数据处理与应用 | 第16-17页 |
| ·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 | 第16-17页 |
| ·中国人体尺寸的统计特性 | 第17-23页 |
| ·静态人体尺寸及统计规律 | 第18-20页 |
| ·动态人体尺寸及统计规律 | 第20-23页 |
| 3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其在人机工程分析的应用 | 第23-35页 |
| ·CAD技术概述 | 第23-28页 |
| ·CAD技术国内外现状 | 第23-24页 |
| ·CAD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 ·CAD技术的特点 | 第25-26页 |
| ·CAD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6-28页 |
| ·CAD的二次开发技术 | 第28页 |
| ·CATIA简介 | 第28-30页 |
| ·CATIA的二次开发技术 | 第30-33页 |
| ·进程外应用程序开发语言介绍 | 第31页 |
| ·进程内应用程序开发语言介绍 | 第31-33页 |
| ·CATIA人机工程分析功能简介 | 第33-35页 |
| 4 基于CATIA的中国人体建模技术 | 第35-49页 |
| ·人体运动与人体骨骼 | 第35-39页 |
| ·骨的功能与骨杠杆生物力学简化 | 第35-36页 |
| ·棒状人概念 | 第36-37页 |
| ·人体骨骼化机构研究 | 第37-39页 |
| ·人体模型的正向与反向运动学控制 | 第39-41页 |
| ·中国人体数据库与CATIA人体建模接口技术 | 第41-48页 |
| ·CATIA中国人体数据库的建立 | 第41-45页 |
| ·特定人群的虚拟人体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5 空间布置参数化系统的开发 | 第49-59页 |
| ·汽车内部总布置设计特点与原则 | 第49-50页 |
| ·人机工程评估方法 | 第50-52页 |
| ·参数化系统建模 | 第52-57页 |
| ·典型事例的建模 | 第52页 |
| ·空间布置理论基础 | 第52-53页 |
| ·参数化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 ·系统功能的实现及其代码编制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6 CATIA人机工程交互式系统及其对参数化系统的检测 | 第59-65页 |
| ·CATIA人机工程学的检测理论和方法 | 第59-62页 |
| ·RULA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用方法 | 第59-62页 |
| ·交互式系统的建立及对参数化系统的检测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8 致谢 | 第67-68页 |
| 9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1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