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19页 |
第一节 城市广场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第二节 城市广场的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一、国内广场的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二、国外广场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旅游形象理论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三、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城市广场与旅游 | 第19-32页 |
第一节 城市广场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一、我国城市广场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二、国外城市广场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城市广场的类型、特点与旅游 | 第21-25页 |
一、城市广场的类型与旅游 | 第21-23页 |
二、城市广场的特点与旅游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城市广场的功能与旅游 | 第25-28页 |
一、广场的功能 | 第25-26页 |
二、功能与旅游分析 | 第26-28页 |
第四节 广场在城市旅游中的作用 | 第28-32页 |
一、城市总体旅游环境的核心 | 第28-29页 |
二、城市旅游景点 | 第29-30页 |
三、地域文化与特色的展示平台 | 第30页 |
四、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 | 第30-31页 |
五、城市旅游产业链的延伸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城市广场旅游形象分析 | 第32-53页 |
第一节 旅游形象的理论回顾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广场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3-35页 |
一、广场旅游形象的概念 | 第33页 |
二、广场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3-34页 |
三、广场旅游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城市广场旅游形象因素分析 | 第35-51页 |
一、自然景观因素 | 第36-38页 |
二、历史文化和主题 | 第38-40页 |
三、建筑物 | 第40-43页 |
四、空间围合与天际线 | 第43-44页 |
五、人工环境 | 第44-47页 |
六、旅游服务 | 第47-50页 |
七、广场人群 | 第50-51页 |
第四节 良好的广场旅游形象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我国城市广场典型案例分析 | 第53-90页 |
第一节 大连星海广场 | 第53-63页 |
一、星海广场概况 | 第53-54页 |
二、星海广场旅游形象因素分析 | 第54-63页 |
第二节 成都天府广场 | 第63-73页 |
一、天府广场概况 | 第63页 |
二、天府广场旅游形象因素分析 | 第63-73页 |
第三节 广安思源广场 | 第73-81页 |
一、思源广场概况 | 第73-74页 |
二、思源广场旅游形象因素分析 | 第74-81页 |
第四节 案例对比分析和总结 | 第81-90页 |
一、星海广场 | 第82-86页 |
二、天府广场 | 第86-88页 |
三、思源广场 | 第88-90页 |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和提升旅游形象的策略 | 第90-104页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第90-97页 |
一、与历史文脉相脱离,主题不鲜明 | 第90-91页 |
二、空间围合感不强,建筑形式欠协调 | 第91-94页 |
三、人工环境的不合理 | 第94-96页 |
四、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功能缺失 | 第96页 |
五、管理及维护水平滞后,运行成本较高 | 第96-97页 |
第二节 提升广场旅游形象的策略 | 第97-104页 |
一、树立发展城市广场旅游的意识 | 第97-98页 |
二、科学规划,结合地方文脉,实现城市广场与都市旅游和谐发展 | 第98-99页 |
三、合理设计,重视游客参与性需求;借鉴世界知名广场,旅游形象理定位 | 第99-101页 |
四、完善广场旅游功能设施,整合广场旅游资源,提高广场旅游环境质量 | 第101-102页 |
五、加强广场的可识别性和旅游宣传 | 第102-104页 |
结论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附录 | 第113-115页 |
后记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