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幼儿园、托儿所论文

心理·环境·行为——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分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图表索引第9-13页
1 概论第13-27页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第13-20页
     ·问题的提出第13-19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研究的对象与目的第20-24页
     ·研究对象第20-24页
     ·研究目的第24页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24-27页
     ·研究思路第24-25页
     ·研究方法第25-27页
2 幼儿园交往空间的研究背景分析第27-39页
   ·儿童的环境心理特征第27-33页
     ·儿童的环境认知过程第28-30页
     ·通过经验认知环境第30-31页
     ·通过体验认知环境第31-32页
     ·对环境信息的反馈第32页
     ·形成整体环境意象第32-33页
   ·儿童的交往行为分类第33-35页
     ·按儿童的交往步骤来分类第33-34页
     ·按儿童的交往方式来划分第34-35页
   ·幼儿园交往空间的分类第35-37页
   ·小结第37-39页
3 幼儿园交往空间的模式分析第39-71页
   ·交往空间的模式分析方法第39-40页
   ·交往空间的对应状态模式第40-53页
     ·模式1:目标明确的环境氛围第40-41页
     ·模式2:模式认知的环境氛围第41-42页
     ·模式3:让儿童形成清晰的场所意象第42-43页
     ·模式4:开放、可变的场所第43-46页
     ·模式5: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第46-48页
     ·模式6:符合儿童基本尺寸的空间第48-50页
     ·模式7:安全的空间源于细致的尺度与界面第50-51页
     ·模式8:色彩的空间感第51-52页
     ·模式9:能采集自然光的空间与界面第52-53页
   ·交往空间的流动模式第53-59页
     ·模式10:空间相互贯通、关系简单明了的空间结构第53-54页
     ·模式11:建立于标志点的随机路径第54-55页
     ·模式12:具有不同导向性的空间形态第55-56页
     ·模式13:间断、开放的活动路线第56-57页
     ·模式14:由年龄划分交往空间层次第57-59页
   ·交往空间的分布模式第59-69页
     ·模式15:过渡空间第59-60页
     ·模式16:看的空间第60-62页
     ·模式17:借口性空间或界面第62-63页
     ·模式18:点式交往空间形态第63-64页
     ·模式19:由儿童的领域感划分交往空间第64-65页
     ·模式20: 按儿童的使用频率来划分交往空间第65-67页
     ·模式21: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游戏场所第67-69页
   ·小结第69-71页
4 幼儿园交往空间形态、结构及界面的模式分析第71-111页
   ·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的分析方法第71-73页
   ·幼儿园室外交往空间形态、结构及界面分析第73-87页
     ·幼儿园周边交往空间第73-79页
     ·园内户外场地交往空间第79-85页
     ·屋顶区域交往空间第85-87页
   ·室内外过渡空间形态、结构及界面分析第87-96页
     ·门厅区域交往空间第87-91页
     ·外廊区域交往空间第91-96页
   ·幼儿园室内交往空间形态、结构及界面分析第96-109页
     ·角落空间第96-103页
     ·复合交往空间第103-109页
   ·小结第109-111页
结语第111-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附录第123-124页
独创性声明第124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银行资本监管研究
下一篇:保元活血颗粒治疗老年气虚肾虚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