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部分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概述 | 第11-16页 |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含义及特点 | 第11-13页 |
(一)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含义 | 第11-12页 |
(二)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特点 | 第12-13页 |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含义及特点 | 第13-16页 |
(一)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含义 | 第13-14页 |
(二)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特点 | 第14-16页 |
第二部分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6-38页 |
一、我国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体系 | 第16-24页 |
(一) 过错责任原则 | 第17-20页 |
(二) 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20-22页 |
(三) 公平责任原则 | 第22-24页 |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比较研究 | 第24-38页 |
(一) 世界各国立法简介 | 第24-28页 |
(二) 英美法采过错责任原则之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三)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0-38页 |
第三部分 机动车责任保险 | 第38-53页 |
一、机动车责任保险制度特点及功能 | 第38-41页 |
二、我国机动车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 第41-45页 |
三、《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后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理解与适用 | 第45-53页 |
(一) 第三者责任保险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关系 | 第46-47页 |
(二) 《交通安全法》适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 第47-53页 |
第四部分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与过失相抵 | 第53-66页 |
一、过失相抵的概念 | 第53-59页 |
(一) 过失相抵的含义、发展及功能 | 第53-55页 |
(二) 过失相抵与无过失责任原则 | 第55-59页 |
二、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责任中过失相抵的适用 | 第59-61页 |
(一) 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与有过失的构成 | 第59-60页 |
(二) 双方当事人行为原因力的比较 | 第60页 |
(三) 机动车一方的行为不具有原因力的“优者危险负担” | 第60-61页 |
(四) 适用过失相抵为法官职权主义 | 第61页 |
三、过失相抵的比例认定基准 | 第61-63页 |
四、过失相抵的适用 | 第63-66页 |
(一) 过失相抵适用损害的范围 | 第63页 |
(二) 过失相抵适用主体的范围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