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6页 |
| 1. 青贮的优点 | 第9页 |
| ·青贮饲料增强了动物消化功能 | 第9页 |
| ·青贮饲料便于大量贮存,既经济又安全 | 第9页 |
| ·青贮饲料制作受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小 | 第9页 |
| ·青贮能扩大饲料来源 | 第9页 |
| ·青贮饲料可以缓解青饲、放牧与饲草生长季节的矛盾 | 第9页 |
| 2.. 青贮饲料贮存的主要方法及技术设备 | 第9-11页 |
| ·袋装青贮 | 第9-10页 |
| ·塑料袋制作 | 第9页 |
| ·青饲料采收 | 第9-10页 |
| ·装袋与密封 | 第10页 |
| ·饲料的利用 | 第10页 |
| ·草捆青贮 | 第10-11页 |
| ·装袋式草捆青贮 | 第10页 |
| ·缠裹式草捆青贮 | 第10页 |
| ·堆式大圆草捆青贮 | 第10页 |
| ·方捆黄贮 | 第10-11页 |
| 3. 青贮料青贮原理 | 第11页 |
| 4. 青贮成功应该具备的条件 | 第11-12页 |
| ·厌氧环境 | 第11页 |
| ·原料含水量要适当 | 第11页 |
| ·青贮原料要有足够高的含糖量 | 第11页 |
| ·温度 | 第11页 |
| ·青贮原料的缓冲能力 | 第11-12页 |
| 5. 青贮的发酵过程 | 第12页 |
| ·植物的呼吸和蛋白质降解阶段 | 第12页 |
| ·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阶段 | 第12页 |
| ·乳酸发酵阶段 | 第12页 |
| ·丁酸发酵阶段 | 第12页 |
| 6. 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 第12-15页 |
| ·植物自身呼吸\酶作用对青贮料营养物质的影响 | 第13页 |
| ·青贮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影响 | 第13-15页 |
|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作用对青贮发酵的影响 | 第13-14页 |
| ·梭菌(c10stridia)、肠杆菌(enterobacteria)作用对青贮发酵的影响 | 第14-15页 |
| ·酵母菌(yeasts)、霉菌(molds)、腐败菌(bacilli)、醋酸菌(acetic acid bacteria)等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对青贮发酵的影响 | 第15页 |
| 7 青贮类型 | 第15-24页 |
| ·高水分青贮 | 第16页 |
| ·混合青贮 | 第16页 |
| ·凋萎青贮 | 第16-17页 |
| ·添加剂青贮 | 第17-24页 |
| ·发酵抑制剂青贮 | 第17-19页 |
| ·发酵促进剂青贮 | 第19-22页 |
| ·营养添加剂 | 第22-24页 |
| ·好气性腐败菌抑制剂 | 第24页 |
| 8.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6-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 ·材料 | 第26页 |
| ·青贮原料 | 第26页 |
| ·添加剂 | 第26页 |
| ·青贮容器 | 第26页 |
| ·缓冲营养液 | 第26页 |
| ·酸性胃蛋白酶溶液 | 第26页 |
|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 ·青贮的制作 | 第26-27页 |
| ·青贮品质的分析 | 第27-28页 |
| ·培养容器 | 第28页 |
| ·瘤胃液的收集与处理 | 第28页 |
| ·体外消化率的测定 | 第28-29页 |
| ·体外消化率的计算 | 第29页 |
| ·数掘处理 | 第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5页 |
| ·青贮饲料第35 天的感官评定(见表1) | 第29页 |
| ·不同青贮时间不同添加剂添加效果之间的比较 | 第29-38页 |
| ·青贮第5 天不同添加剂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 第29-32页 |
| ·青贮第15 天不同添加剂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 第32-34页 |
| ·青贮第25 天不同添加剂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 第34-36页 |
| ·第35 天不同添加剂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 第36-38页 |
| ·青贮前后营养成分及消化率的比较 | 第38-41页 |
| ·1%甲酸组青贮前后营养成分的比较 | 第38-39页 |
| ·2%甲酸组青贮前后营养成分及消化率的比较 | 第39页 |
| ·5%糖蜜组青贮前后的比较 | 第39页 |
| ·10%糖蜜组青贮前后的比较 | 第39-40页 |
| ·1%丙酸组青贮前后营养成分及消化率的比较 | 第40页 |
| ·2%丙酸组青贮前后营养成分及消化率的比较 | 第40-41页 |
| ·对照组青贮前后的的比较 | 第41页 |
| ·整个青贮过程相关青贮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舰律 | 第41-45页 |
| ·青贮发酵过程中pH 值的动态变化 | 第41-43页 |
| ·青贮发酵过程中 NH3-N 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3-44页 |
| ·青贮过程中乳酸含量的动念变化 | 第44-45页 |
| ·各种添加剂的综合比较 | 第45页 |
| 3. 讨论 | 第45-47页 |
| 4. 结论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附录1 中英文对照表 | 第56-57页 |
| 附录2 青贮过程温度记录 | 第57-58页 |
| 附录3 用有机酸评定青贮质量标准 | 第58-59页 |
| 附录4 用氨态氮评定青贮质量标准 | 第59-60页 |
| 个人简介 | 第60-61页 |
| 导师简介 | 第61-62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