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数字信号处理与数字化焊机 | 第8-14页 |
§1.2.1 主电路的数字化 | 第10-12页 |
§1.2.2 控制电路的数字化 | 第12-14页 |
§1.3 数字化焊机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课题设计思想、方案与目标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逆变式弧焊电源数字化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8-38页 |
§2.1 数字化MIG/MAG焊接电源主回路设计简述 | 第18-21页 |
§2.1.1 IGBT电路参数的计算 | 第18-19页 |
§2.1.2 高频变压器设计 | 第19页 |
§2.1.3 高频变压器的瞬态饱和 | 第19页 |
§2.1.4 高频变压器瞬态饱和的防止措施 | 第19-20页 |
§2.1.5 高频变压器设计要点 | 第20-21页 |
§2.2 主控制芯片的选择 | 第21-22页 |
§2.3 TMS320F240 DSP介绍 | 第22-24页 |
§2.3.1 TMS320F240 DSP芯片的结构特征 | 第22-23页 |
§2.3.2 TMS320F240 DSP芯片的总体结构 | 第23-24页 |
§2.4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24-27页 |
§2.4.1 主从式系统 | 第25-26页 |
§2.4.2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26页 |
§2.4.3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2.5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27-30页 |
§2.5.1 DSP最小系统 | 第27-30页 |
§2.5.2 单片机最小系统 | 第30页 |
§2.6 IGBT驱动电路 | 第30-31页 |
§2.7 采样及调理电路 | 第31-34页 |
§2.8 保护电路 | 第34-35页 |
§2.9 送丝系统 | 第35-36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数字PWM芯片的VHDL语言设计 | 第38-47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PWM工作原理 | 第38-41页 |
§3.2.1 载波调制法原理 | 第39-40页 |
§3.2.2 计数器法原理 | 第40-41页 |
§3.3 CPLD简介及开发过程 | 第41-43页 |
§3.3.1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 第42页 |
§3.3.2 VHDL语言 | 第42-43页 |
§3.4 数字PWM芯片设计 | 第43-45页 |
§3.4.1 数字PWM工作原理及接口 | 第43-44页 |
§3.4.2 数字PWM设计 | 第44-45页 |
§3.5 数字PWM仿真波形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数字化焊机软件设计及程序结构 | 第47-62页 |
§4.1 CPLD开发环境介绍 | 第47-52页 |
§4.1.1 概述 | 第47-48页 |
§4.1.2 MAX+PLUS Ⅱ软件的使用 | 第48-50页 |
§4.1.3 MAX+PLUS Ⅱ的设计过程 | 第50页 |
§4.1.4 器件编程 | 第50-51页 |
§4.1.5 并口下载电缆ByteBlaster的连接及原理 | 第51-52页 |
§4.2 DSP开发环境介绍 | 第52-54页 |
§4.2.1 COFF文件格式和命令文件 | 第53-54页 |
§4.2.2 头文件说明 | 第54页 |
§4.3 CCS2000软件的使用 | 第54-56页 |
§4.4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6-60页 |
§4.4.1 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56-58页 |
§4.4.2 PI控制算法 | 第58-60页 |
§4.5 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 第60-61页 |
§4.5.1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60-61页 |
§4.5.2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系统调试及完善意见 | 第62-67页 |
§5.1 脱机调试 | 第62-64页 |
§5.1.1 系统调试 | 第62页 |
§5.1.2送丝系统调试 | 第62-63页 |
§5.1.3 驱动输出波形检查 | 第63页 |
§5.1.4保护电路调试 | 第63-64页 |
§5.2 系统完善的建议 | 第64-66页 |
§5.2.1 控制算法的改进 | 第64-65页 |
§5.2.2 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 | 第65-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