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图形目录 | 第10-11页 |
表格目录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邮政产业的时代变迁 | 第13-14页 |
·案例分析方法概述 | 第14-15页 |
·城市邮政产业问题分析 | 第15-18页 |
·城市快速增长 | 第17页 |
·用邮需求变化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分目标 | 第18-19页 |
·研究问题 | 第19页 |
·假设条件 | 第19页 |
·研究区域 | 第19-21页 |
·论文框架 | 第21-24页 |
2 邮政产业发展综述及空间选址方法论 | 第24-43页 |
·概述 | 第24页 |
·邮政服务产业 | 第24-28页 |
·邮政服务产业特征 | 第25-26页 |
·通讯革命的严峻冲击 | 第26-28页 |
·中国的邮政服务业 | 第28-32页 |
·当代邮政构筑 | 第29页 |
·邮政设施层次系统 | 第29-31页 |
·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 第31页 |
·未来空间结构改善 | 第31-32页 |
·可达性概念 | 第32-33页 |
·定位—配给模型 | 第33-42页 |
·模型的概念 | 第34-35页 |
·几种典型的数学模型 | 第35-39页 |
·模型的实现 | 第39-41页 |
·定位-配给模型及可达性分析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3 宜昌市城市发展概况及邮政业供需分析 | 第43-55页 |
·概述 | 第43-44页 |
·地理位置 | 第44页 |
·区域特征 | 第44-50页 |
·城市发展进程 | 第44-45页 |
·城市总体规划 | 第45-47页 |
·城市人口特征 | 第47-50页 |
·用邮行为分析 | 第50-53页 |
·供应点分析 | 第51-53页 |
·需求点分析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4 空间选址分析及可达性评价 | 第55-66页 |
·概述 | 第55-58页 |
·可达性评价 | 第58-59页 |
·距离因子 | 第58-59页 |
·覆盖率因子 | 第59页 |
·空间选址优化目标 | 第59-62页 |
·邮政部门优化目标 | 第60-61页 |
·政府部门优化目标 | 第61-62页 |
·模型数据准备 | 第62-64页 |
·需求点空间分布数据集 | 第63页 |
·设施点空间分布数据集 | 第63-64页 |
·点属性数据表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5 优化空间选址模式及方案比较 | 第66-78页 |
·概述 | 第66页 |
·现状可达性分析 | 第66-69页 |
·优化空间布局模式 | 第69-77页 |
·场景Ⅰ:当地邮政部门优化选址形态及方案比较 | 第69-72页 |
·场景Ⅱ:当地政府优化选址形态及方案比较 | 第72-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78-82页 |
·主要发现 | 第78-79页 |
·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局限及建议 | 第80-82页 |
·研究局限 | 第80-81页 |
·研究建议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 第85-90页 |
附录1:问卷调查表 | 第85-86页 |
附录2:实地采访提示性问题 | 第86-87页 |
附录3:定位-配给模型输出文件内容 | 第87-88页 |
附录4:定位-配给模型在ARCHINFO系统中的执行命令 | 第88-89页 |
附录5:外业调查数据准备内容 | 第89-90页 |
后记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