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产业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 第1-20页 |
1.1 技术创新的涵义与类型 | 第8-9页 |
1.1.1 技术创新的涵义 | 第8页 |
1.1.2 技术创新的类型 | 第8-9页 |
1.2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9-11页 |
1.2.1 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 | 第9-10页 |
1.2.2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10-11页 |
1.3 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因素分析 | 第11-20页 |
1.3.1 产业内的影响因素 | 第11-16页 |
1.3.2 产业外的影响因素 | 第16-20页 |
第2章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 第20-30页 |
2.1 装备制造业的定义与技术特点 | 第20-22页 |
2.1.1 装备制造业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2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特点 | 第21页 |
2.1.3 技术创新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第21-22页 |
2.2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22-27页 |
2.2.1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2.2.2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 | 第24-25页 |
2.2.3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确立 | 第25-26页 |
2.2.4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基本内容 | 第26-27页 |
2.3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7-30页 |
2.3.1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线性加权和法 | 第27-28页 |
2.3.2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 第28-30页 |
第3章 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 第30-44页 |
3.1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历史与现状 | 第30-33页 |
3.1.1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简单回顾 | 第30页 |
3.1.2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 第30-33页 |
3.2 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 第33-41页 |
3.2.1 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区域的选定 | 第33-36页 |
3.2.2 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 第36-41页 |
3.3 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 第41-44页 |
第4章 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 第44-59页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第44-46页 |
4.1.1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 | 第44页 |
4.1.2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 第44-46页 |
4.2 基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 第46-49页 |
4.2.1 基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的适用条件 | 第46-47页 |
4.2.2 基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的优缺点分析 | 第47-48页 |
4.2.3 典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 第48-49页 |
4.3 基于技术合作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 第49-51页 |
4.3.1 基于技术合作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模式的适用条件 | 第49页 |
4.3.2 基于技术合作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 第49-50页 |
4.3.3 典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 第50-51页 |
4.4 基于引进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 第51-53页 |
4.4.1 企业引进技术的途径 | 第51-52页 |
4.4.2 基于引进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的适用条件 | 第52页 |
4.4.3 基于引进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的优缺点分析 | 第52页 |
4.4.4 典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 第52-53页 |
4.5 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保障措施 | 第53-59页 |
4.5.1 制定政府政策激励措施 | 第53-55页 |
4.5.2 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机制 | 第55-56页 |
4.5.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第56-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