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6页 |
·本体驱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地位 | 第7-10页 |
·结构化方法 | 第8页 |
·数据建模方法 | 第8页 |
·面向对象方法 | 第8-9页 |
·本体驱动的方法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3-14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信息系统中的本体 | 第16-33页 |
·本体论的哲学起源及意义 | 第16-17页 |
·本体论的哲学起源 | 第16页 |
·本体论对当代科学研究的启示 | 第16-17页 |
·信息系统中本体的定义 | 第17-22页 |
·信息系统中本体的一般性定义 | 第17-19页 |
·信息系统中本体的数学定义 | 第19-20页 |
·信息系统中本体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信息系统中本体的分类、组成与特征 | 第22-26页 |
·信息系统中本体的分类 | 第23-24页 |
·信息系统中本体的组成 | 第24-25页 |
·信息系统中本体的特征 | 第25-26页 |
·信息系统中本体的地位、作用及应用 | 第26-32页 |
·本体在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 | 第26-30页 |
·本体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信息系统中本体的建模方法及过程 | 第33-56页 |
·本体的构建方法及过程简介 | 第33-40页 |
·Gruninger & Fox 的评价法(TOVE 法) | 第34-35页 |
·Mike Uschold & King 的方法(Enterprise 法) | 第35-36页 |
·Berneras ,Laresgoiti, Corera 方法 | 第36-37页 |
·METHONTOLOGY 方法 | 第37-39页 |
·基于SENSUS 的方法 | 第39-40页 |
·对五种本体构建方法及过程的对比分析 | 第40-47页 |
·对比分析的比较标准 | 第41-44页 |
·对已有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对比分析的结果 | 第45-47页 |
·基于RRUP 的本体建模方法及过程 | 第47-55页 |
·RUP 简介 | 第47-50页 |
·对RUP 的适当裁减:RRUP | 第50-51页 |
·基于RRUP 的本体建模过程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用扩展的UML 表达信息系统中的本体 | 第56-69页 |
·本体描述语言及对比分析 | 第56-62页 |
·本体描述语言 | 第56-58页 |
·本体描述语言的对比分析 | 第58-61页 |
·对比分析的结果 | 第61-62页 |
·用UML 描述本体的可行性 | 第62-64页 |
·扩展的UML 表示的本体 | 第64-68页 |
·UML 及其扩展机制 | 第64-65页 |
·用扩展的UML 描述本体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实例 | 第69-7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全文总结 | 第74页 |
·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摘要 | 第82-85页 |
Abstract | 第85-88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