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气象学论文

中国区域CO2源汇的数值模拟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11-15页
     ·国际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11-13页
     ·中国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13-15页
   ·二氧化碳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二氧化碳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概况第16-19页
     ·二氧化碳观测第16-17页
     ·二氧化碳数值模拟第17-19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CarbonTracker模式及降尺度方法介绍第21-33页
   ·CarbonTracker模块介绍第21-26页
     ·生物圈模块(CASA)第21-23页
     ·海洋模块第23-24页
     ·火灾模块(GFEDv2)第24页
     ·化石燃料燃烧模块(CDIAC)第24-26页
   ·TM5及降尺度方法第26-32页
     ·双向嵌套的算法第27-29页
     ·气象资料预处理第29-32页
   ·CarbonTracker输入数据标准第32-33页
第三章 CarbonTracker模式的移植及模式结果验证第33-38页
   ·CarbonTracker模式移植第33页
     ·搭建CT模式运行系统第33页
     ·改写模型运行的源程序和配置文件第33页
   ·CarbonTracker模式的模拟结果第33页
   ·模式结果验证第33-37页
     ·观测站点及观测数据第33-35页
     ·模式验证结果分析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CO_2浓度和通量变化特征第38-49页
   ·CO_2浓度年际变化特征第38-40页
   ·CO_2浓度及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第40-43页
   ·CO_2浓度及通量的日变化特征第43-44页
   ·各站不同季节CO_2源汇的分布特征第44-45页
   ·2000~2009年中国区域内CO_2源汇分布第45-47页
   ·2000~2009年中国区域内不同生态系统中CO_2源汇分布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中国区域CO_2浓度与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9-62页
   ·中国区域2000-2009年CO_2浓度与通量的平均分布特征第49-50页
   ·不同季节中国区域CO_2浓度与通量的分布特征第50-51页
   ·CO_2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第51-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2-65页
   ·主要结论第62-63页
   ·讨论与展望第63-64页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个人简介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子晶体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