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言 | 第8-11页 |
| 一、研究的背景和原因 | 第8-9页 |
| 二、研究的内容 | 第9页 |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色彩因素概述 | 第11-14页 |
| 一、“色”——客观因素 | 第11-12页 |
| 二、“彩”——对人的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环境色彩的人文基础 | 第14-20页 |
| 一、人文色彩的起源及其应用 | 第14-15页 |
| 二、环境色彩的地域特征 | 第15-20页 |
| 第三章 分析色彩 | 第20-31页 |
| 一、现代分析色彩的开端 | 第20-22页 |
|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自然、分析、象征和表现) | 第20-21页 |
| ·色彩空间混合 | 第21-22页 |
| 二、包豪斯的色彩实践 | 第22-24页 |
| 三、乌尔姆的贡献 | 第24-25页 |
| 四、环境色彩分析方法与实践 | 第25-31页 |
| ·色彩的抽象与概括 | 第25-26页 |
| ·色彩的系统化 | 第26-27页 |
| ·环境色彩分析方式 | 第27-28页 |
| ·朗科罗的色彩实践 | 第28-29页 |
| ·城市环境色彩分析的操作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环境色彩的功能 | 第31-39页 |
| 一、装饰功能 | 第31-32页 |
| 二、识别功能 | 第32-35页 |
| 三、调节功能 | 第35-39页 |
| 结语 | 第39-41页 |
| 一、结语 | 第39页 |
| 二、本文的不足 | 第39页 |
| 三、展望 | 第39-41页 |
| 附录 | 第4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