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安乐死现象的哲学追思 | 第13-25页 |
1.1 安乐死思想及实践的历史溯源 | 第13-18页 |
1.1.1 古代和近代安乐死思想及实践历史溯源 | 第13-15页 |
1.1.3 现代安乐死的思想及其制度化努力 | 第15-17页 |
1.1.3 安乐死在中国的现状 | 第17-18页 |
1.2 安乐死及其哲学要义 | 第18-22页 |
1.2.1 安乐死内涵的哲学分析 | 第18-20页 |
1.2.2 基于安乐死内涵的分类 | 第20-21页 |
1.2.3 安乐死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 | 第21-22页 |
1.3 目前关于安乐死的两种主流哲学观 | 第22-25页 |
1.3.1 积极的安乐死观 | 第22-24页 |
1.3.2 消极地安乐死观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安乐死的伦理困境及出路 | 第25-38页 |
2.1 安乐死生命伦理困境及其解决 | 第26-31页 |
2.1.1 对生命本质及人的科学认识 | 第26-28页 |
2.1.2 传统的生死观与安乐死的伦理冲突 | 第28-29页 |
2.1.3 出路——构建科学的生死观 | 第29-31页 |
2.2 安乐死的社会伦理困境及解决 | 第31-35页 |
2.2.1 对安乐死的社会语境分析 | 第31-33页 |
2.2.2 安乐死的社会伦理困境——以中国“孝”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为例 | 第33-34页 |
2.2.3 重构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 | 第34-35页 |
2.3 安乐死的医学伦理分析 | 第35-38页 |
2.3.1 安乐死的医患伦理困境 | 第35-37页 |
2.3.2 构建新时代的医患伦理 | 第37-38页 |
第三章安乐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38-47页 |
3.1 安乐死与卫生安全——和谐社会的基石 | 第39-42页 |
3.1.1 卫生安全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 第39页 |
3.1.2 卫生安全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 第39-41页 |
3.1.3 推进安乐死对构建卫生安全体系有着积极意义 | 第41-42页 |
3.2 可持续发展与安乐死——实现和谐社会的手段 | 第42-44页 |
3.2.1 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 | 第42-43页 |
3.2.2 推广安乐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 第43-44页 |
3.3 安乐死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目标 | 第44-47页 |
3.3.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 第44页 |
3.3.2 积极推行安乐死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承诺书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