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二、人本解读的可能性 | 第8-9页 |
三、若干概念的厘清 | 第9-10页 |
四、若干研究方法的说明 | 第10-13页 |
第二章 人的问题何以被言说——人本主义的演进及反思.. | 第13-23页 |
第一节 人本主义的开启与发端 | 第13-16页 |
一、人本主义传统的开启 | 第13-14页 |
二、理性主义的始源 | 第14-15页 |
三、人本主义与理性主义对立统一,奠定了西方哲学范式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人本主义的倡导与挤压 | 第16-19页 |
一、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对人本主义的拯救与确立 | 第16-17页 |
二、近代哲学言说人本中的虚妄与紧张 | 第17-18页 |
三、人的空场与被放逐及何以是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人本主义的回归还是被颠覆 | 第19-23页 |
一、现代人本主义对传统的反叛 | 第19-20页 |
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在何种程度上回归 | 第20-21页 |
三、现代人本主义颠覆了别人还是自己被颠覆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人的问题的消解——马克思科学人学观的构建及对人本问题的本质超越 | 第23-37页 |
第一节 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论 | 第23-26页 |
一、思维力是认识之光 | 第23-24页 |
二、意志力是品性之能 | 第24-25页 |
三、心力是爱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人本主义的消解与科学人学观的建构 | 第26-32页 |
一、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学观的批判 | 第26-29页 |
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演进 | 第29-30页 |
三、马克思科学人学观的提出及对人本问题的本质超越 | 第30-32页 |
第三节 人的回归——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 第32-37页 |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思想 | 第32页 |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 第32-33页 |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 第33-37页 |
第四章 人的问题提升与发展——建构以人为本社会 | 第37-59页 |
第一节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人学思想的承递与创新 | 第37-45页 |
一、毛泽东人学思想 | 第37-40页 |
二、邓小平人学思想 | 第40-42页 |
三、江泽民人学的思想 | 第42-45页 |
第二节 哲学的人学本体论转换及跨越人本发展的“卡夫丁峡谷” | 第45-51页 |
一、哲学的人学本体论转换与变革的必然性 | 第45-46页 |
二、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发展在哲学价值上的必然诉求 | 第46-47页 |
三、跨越人本发展的“卡夫丁峡谷” | 第47-48页 |
四、跨越人本发展的“卡夫丁峡谷”的必然性 | 第48-51页 |
第三节 以人为本社会的建构 | 第51-59页 |
一、构建以人为本社会的指导思想与理论支撑 | 第51-54页 |
二、有中国特色与气派的以人为本社会的建构及模式 | 第54-57页 |
三、建设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社会是一个历史过程 | 第57-59页 |
结束语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注释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在学期间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