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一、道德关怀影响下的独特现实主义品格 | 第9-19页 |
(一) 孙犁小说的现实主义之辨 | 第9-10页 |
(二) 诗化写实:孙犁小说对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第10-14页 |
1、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历史形成及特点 | 第10-13页 |
2、孙犁小说“诗化写实”对新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第13-14页 |
(三) 道德关怀与孙犁小说独特的现实主义存在 | 第14-19页 |
1、道德关怀与孙犁小说的诗化写实 | 第15-17页 |
2、道德关怀与孙犁小说现实描写的深入与发展 | 第17-19页 |
二、道德焦虑与多重变奏中的艰难人性探索 | 第19-33页 |
(一) 讴歌美善人性的抗日小说 | 第20-23页 |
1、从“相夫齐家”到积极承担国家命运的女性人性美 | 第20-22页 |
2、自然人性向社会正义让度的“无私奉献”的人性美 | 第22-23页 |
(二) 人道的犹疑与人性的困惑 | 第23-28页 |
1、人道的犹疑:二重心态的价值书写 | 第23-26页 |
2、人性的困惑:爱欲与物欲的艰难伸说 | 第26-28页 |
(三) “芸斋小说”对人性的道德批判与建构 | 第28-33页 |
1、人道的关怀及人性的批判 | 第28-31页 |
2、道德人性的多重批判与建构 | 第31-33页 |
三、伦理批判本质的悲剧意识内涵及特征 | 第33-43页 |
(一) 作为悲剧的小说和孙犁小说的悲剧意识 | 第33-34页 |
(二) 孙犁小说伦理批判本质的悲剧意识内涵 | 第34-39页 |
1、“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 | 第35-36页 |
2、“几乎无事”的悲剧 | 第36-38页 |
3、“善善冲突”的悲剧 | 第38-39页 |
(三) 道德关怀与孙犁小说的悲剧优美与崇高 | 第39-43页 |
1、特征:崇高不足与悲剧优美特质的呈现 | 第39-40页 |
2、成因:回归传统与多重道德理想的整合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