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杂果类论文--枣论文

梨枣树耗水规律与调亏灌溉模式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第12-19页
     ·果树调亏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第12-15页
       ·调亏灌溉技术的提出第12页
       ·果树调亏灌溉技术研究状况第12-15页
     ·果树蒸腾规律研究进展第15-18页
       ·果树蒸腾测算方法概述第15-16页
       ·果树蒸腾的研究内容第16-18页
     ·果树调亏灌溉和蒸腾规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研究与应用展望第19-20页
   ·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试验方案第21-30页
   ·试验概况第21-23页
     ·温室试验第21-22页
     ·大田试验第22-23页
   ·灌水方案第23-24页
     ·温室灌水方案第23页
     ·大田灌水方案第23-24页
   ·试验观测项目及方法第24-30页
     ·温室观测项目及方法第24-28页
     ·大田观测项目及方法第28-30页
第三章 不同亏水处理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对梨枣树叶片水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0-46页
   ·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分布第30-33页
     ·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第30-31页
     ·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垂向分布第31-33页
   ·梨枣树叶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导度的关系第33-36页
   ·不同阶段水分亏缺处理对梨枣树叶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影响第36-39页
     ·开花坐-果期轻度亏水的影响第36-37页
     ·果实膨大期中度亏水的影响第37-39页
   ·不同处理对亏水阶段梨枣树叶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影响第39-43页
     ·开花-坐果期轻度水分亏缺的影响第39-40页
     ·果实膨大期中度水分亏缺的影响第40-42页
     ·果实成熟期重度水分亏缺处理的影响第42-43页
   ·讨论与小结第43-46页
第四章 不同阶段亏水处理对梨枣树茎液流变化规律的影响第46-67页
   ·试验用树生长状况第46-47页
   ·温室内气象因素的变化状况第47-51页
     ·温室内外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算方法第47-48页
     ·温室内气象因子的变化状况第48-49页
     ·温室内外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关系分析第49-51页
   ·气象因子对梨枣树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第51-53页
     ·开花-坐果期末气象因子对梨枣树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第51-52页
     ·果实膨大期气象因子对梨枣树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第52-53页
   ·梨枣树茎干液流与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的对比分析第53-54页
   ·不同阶段调亏处理对梨枣树茎液流量日变化的影响第54-58页
     ·开花-坐果期轻度亏水处理对梨枣树茎液流量日变化的影响第54-56页
     ·果实膨大期中度亏水处理对梨枣树茎液流量日变化的影响第56-57页
     ·果实成熟期重度亏水处理对梨枣树茎液流量日变化的影响第57-58页
   ·不同阶段调亏处理对梨枣树日茎液流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第58-59页
   ·梨枣树日茎液流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第59-64页
     ·梨枣树日茎液流量与单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第59-61页
     ·梨枣树日茎液流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复相关关系第61-63页
     ·梨枣树日茎液流量与土壤相对有效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第63-64页
   ·讨论与小结第64-67页
第五章 不同亏水处理对梨枣树生长和水分利用及枣品质的影响第67-74页
   ·不同亏水处理对梨枣树生长的影响第67-69页
     ·不同亏水处理对梨枣树树干生长的影响第67页
     ·开花-坐果期轻度亏水处理对梨枣树新梢生长的影响第67-68页
     ·不同亏水处理对梨枣树果实生长的影响第68-69页
   ·不同亏水处理对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69-71页
     ·不同亏水处理对试验期间温室梨枣树耗水规律的影响第69-70页
     ·调亏灌溉对大田梨枣树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影响分析第70-71页
   ·不同亏水处理对梨枣品质的影响第71-72页
   ·讨论与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调亏灌溉条件下梨枣树蒸腾量计算的研究第74-82页
   ·方法概述及临界阻力的引入第74-75页
   ·参数的确定第75-77页
     ·空气动力学阻力 ram的确定第75-76页
     ·冠层阻力 rc 的确定第76页
     ·其它参数的确定第76-77页
   ·经验系数 a 和 b 值的确定第77-78页
   ·对引入临界层阻力后的 Penman-Monteith公式的应用和检验第78-81页
   ·讨论与小结第81-82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82-86页
   ·结论第82-85页
   ·讨论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5页
作者简介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荒漠植物的细胞遗传操作
下一篇:混和调协质量阻尼器抗风抗震性能及最优位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