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第一章 赵树理创作前期:默默无闻的耕耘者 | 第14-27页 |
第一节 站在农民利益立场的知识分子 | 第14-20页 |
第二节 从“艺术至上”到文艺大众化 | 第20-24页 |
第三节 大众化文艺思想的冷遇 | 第24-27页 |
第二章 “赵树理方向”的确立:辉煌的“讲话”标兵 | 第27-46页 |
第一节“赵树理方向”的提出 | 第27-31页 |
第二节 误读的发生 | 第31-38页 |
第三节 “赵树理方向”的内涵 | 第38-42页 |
第四节 坚持自己的创作路向 | 第42-46页 |
第三章 “赵树理方向”与赵树理的方向的矛盾 | 第46-59页 |
第一节 “赵树理方向”在全国范围的推行” | 第46-51页 |
第二节 两个方向矛盾的明朗 | 第51-55页 |
第三节 赵树理的方向的内涵 | 第55-59页 |
第四章 八十年代的重提“赵树理方向” | 第59-66页 |
第一节 再向“赵树理方向”迈进口号的提出 | 第59-61页 |
第二节 赵树理小说的缺陷以及在新时期的发展 | 第61-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注释 | 第67-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后记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