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中实体认证与隐私保护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31页 |
·普适计算的安全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6页 |
·普适计算中的实体认证和密钥协商目标 | 第14-15页 |
·普适计算中的用户隐私保护目标 | 第15-16页 |
·普适计算的实体认证和隐私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普适计算的实体认证协议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普适计算的隐私保护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 | 第25-27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27-29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摘要 | 第29-31页 |
2 域内匿名认证与密钥派生协议 | 第31-58页 |
·问题描述 | 第31-33页 |
·生物加密 | 第33-37页 |
·生物加密概念 | 第33-35页 |
·生物加密算法 | 第35-37页 |
·MAC地址的隐藏 | 第37-38页 |
·AMP+协议 | 第38-40页 |
·域内匿名认证与密钥派生协议流程 | 第40-44页 |
·注册阶段 | 第40-41页 |
·匿名认证与密钥派生阶段 | 第41-44页 |
·协议分析与证明 | 第44-56页 |
·协议正确性证明 | 第44-49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49-51页 |
·隐私性分析 | 第51-54页 |
·性能分析和比较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3 域间匿名认证与密钥派生协议 | 第58-76页 |
·问题描述 | 第58-59页 |
·域间匿名认证与密钥派生协议流程 | 第59-64页 |
·注册阶段 | 第60-61页 |
·匿名认证与密钥派生阶段 | 第61-64页 |
·协议分析与证明 | 第64-75页 |
·协议正确性证明 | 第64-67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67-69页 |
·隐私性分析 | 第69-71页 |
·性能分析和比较 | 第7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4 组播实体匿名认证与密钥派生协议 | 第76-102页 |
·问题描述 | 第76-78页 |
·极大最小距离分组码 | 第78-79页 |
·组播密钥管理协议 | 第79-91页 |
·组播密钥管理结构 | 第79-80页 |
·组的初始化 | 第80-82页 |
·密钥更新-单个用户加入 | 第82-84页 |
·密钥更新-单个用户离开 | 第84-88页 |
·密钥更新-多个用户加入 | 第88-89页 |
·密钥更新-多个用户删除 | 第89-90页 |
·密钥更新-服务器的加入和删除 | 第90-91页 |
·协议分析 | 第91-100页 |
·安全性和隐私性分析 | 第91-93页 |
·性能分析和比较 | 第93-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5 普适计算的位置隐私保护机制 | 第102-126页 |
·问题描述 | 第102-104页 |
·位置隐私保护系统框架 | 第104-105页 |
·基于簇结构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 | 第105-113页 |
·簇结构的建立 | 第107-110页 |
·簇结构的调整 | 第110-113页 |
·算法分析 | 第113-124页 |
·实验环境的搭建 | 第113-115页 |
·隐私性分析 | 第115-116页 |
·性能分析和比较 | 第116-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26-129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26-127页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8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摘要 | 第138-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