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软件行业宏观环境的变化 | 第1-20页 |
1.1 软件行业将向何方发展? | 第11-14页 |
1.1.1 IBM | 第12页 |
1.1.2 联想 | 第12-13页 |
1.1.3 神州数码 | 第13页 |
1.1.4 首创网络 | 第13页 |
1.1.5 金蝶 | 第13-14页 |
1.2 软件服务在软件公司业务收入中的比例变化 | 第14-16页 |
1.3 服务—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1.4 IT外包服务的迅速发展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产品导向软件公司的运作模式 | 第20-24页 |
2.1 软件产品的成本函数 | 第20-21页 |
2.2 产品导向的软件公司普遍的竞争战略 | 第21页 |
2.3 软件产品提供商 | 第21-22页 |
2.3.1 提供软件产品 | 第22页 |
2.3.2 提供软件产品和售后服务 | 第22页 |
2.4 产品导向的软件服务模式 | 第22-24页 |
2.4.1 安装服务 | 第23页 |
2.4.2 维护服务 | 第23页 |
2.4.3 顾问咨询服务 | 第23页 |
2.4.4 培训服务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RM软件有限公司的运作模式与组织机构 | 第24-32页 |
3.1 公司介绍 | 第24页 |
3.2 RM软件组织机构图 | 第24-26页 |
3.2.1 决策层 | 第25页 |
3.2.2 职能层 | 第25-26页 |
3.2.3 操作层 | 第26页 |
3.3 组织和外部客户的关系 | 第26-28页 |
3.4 存在问题分析 | 第28-31页 |
3.4.1 销售方面的问题 | 第28-29页 |
3.4.2 研发方面的问题 | 第29页 |
3.4.3 技术支持方面的问题 | 第29页 |
3.4.4 高层决策方面的问题 | 第29页 |
3.4.5 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总结 | 第29-30页 |
3.4.6 用户的困惑 | 第30页 |
3.4.7 行业/市场假设错误 | 第30-31页 |
3.5 战略调整 | 第31-32页 |
第四部分 RM软件的竞争策略制定 | 第32-48页 |
4.1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 第32-33页 |
4.2 用户分析 | 第33-36页 |
4.2.1 国内中小企业在IT投入上的现状 | 第33页 |
4.2.2 中小企业信息化中面临的选择 | 第33-36页 |
4.3 潜在进入者 | 第36页 |
4.4 行业内的竞争 | 第36-37页 |
4.4.1 国外软件公司 | 第36-37页 |
4.4.2 国内软件公司 | 第37页 |
4.5 SWOT分析 | 第37-39页 |
4.5.1 机会(O) | 第37-38页 |
4.5.2 威胁(T) | 第38页 |
4.5.3 优势(S) | 第38页 |
4.5.4 劣势(W) | 第38页 |
4.5.5 专业化策略 | 第38页 |
4.5.6 个性化策略 | 第38-39页 |
4.5.7 技术领先策略 | 第39页 |
4.5.8 本地化策略 | 第39页 |
4.5.9 行业化策略 | 第39页 |
4.5.10 客户深度开发策略 | 第39页 |
4.5.11 边缘化策略 | 第39页 |
4.6 公司下阶段的目标产品 | 第39-41页 |
4.6.1 客户关系管理简介 | 第39-40页 |
4.6.2 技术特点 | 第40页 |
4.6.3 RM软件未来产品和服务规划 | 第40-41页 |
4.7 产品定位 | 第41-42页 |
4.8 目标市场 | 第42-43页 |
4.9 战略选取 | 第43-44页 |
4.10 竞争战略的选取 | 第44-45页 |
4.10.1 专业化和技术壁垒 | 第44页 |
4.10.2 价格壁垒 | 第44页 |
4.10.3 实施能力壁垒 | 第44-45页 |
4.10.4 构建核心能力 | 第45页 |
4.11 市场切入和渗透策略 | 第45-46页 |
4.11.1 行业内纵向渗透策略 | 第45页 |
4.11.2 行业间横向渗透策略 | 第45-46页 |
4.11.3 客户企业内部渗透 | 第46页 |
4.12 技术策略 | 第46页 |
4.13 人力资源策略 | 第46-48页 |
第五部分 RM软件的运作模式 | 第48-59页 |
5.1 产品和服务特征对比 | 第48-49页 |
5.2 RM软件的两种服务方式 | 第49-53页 |
5.2.1 承接外包服务(Outsourcing) | 第49-50页 |
5.2.2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服务方式 | 第50-51页 |
5.2.3 服务方式的分析 | 第51-52页 |
5.2.4 客户内部虚拟IT部门成本估算 | 第52-53页 |
5.3 RM软件对软件服务方式的运用 | 第53-54页 |
5.3.1 主要思想 | 第53页 |
5.3.2 软件租用模式 | 第53-54页 |
5.4 定价策略 | 第54-55页 |
5.4.1 软件初期定制费用 | 第54页 |
5.4.2 软件购买和租用费用 | 第54-55页 |
5.5 服务(项目实施)过程 | 第55-57页 |
5.5.1 项目实施小组 | 第55-56页 |
5.5.2 制定应用目标 | 第56页 |
5.5.3 前期培训和交流 | 第56页 |
5.5.4 业务流程优化 | 第56页 |
5.5.5 建设运行环境 | 第56页 |
5.5.6 客户定制化开发阶段 | 第56页 |
5.5.7 软件使用培训和试运行 | 第56页 |
5.5.8 实施总结验收 | 第56页 |
5.5.9 持续改进 | 第56-57页 |
5.6 RM软件的服务与支持条款 | 第57页 |
5.6.1 普通服务 | 第57页 |
5.6.2 高级服务 | 第57页 |
5.7 销售策略 | 第57-59页 |
5.7.1 一对一营销 | 第58页 |
5.7.2 发展代理商/合作伙伴 | 第58页 |
5.7.3 网上销售/租用 | 第58页 |
5.7.4 策略组合 | 第58-59页 |
第六部分 RM软件的组织结构设计 | 第59-70页 |
6.1 服务组织与产品组织的构成与结构特点 | 第59-60页 |
6.2 集中化战略 | 第60-61页 |
6.2.1 服务导向 | 第60页 |
6.2.2 广泛授权 | 第60页 |
6.2.3 扁平化 | 第60-61页 |
6.2.4 虚拟组织 | 第61页 |
6.3 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 | 第61-62页 |
6.3.1 缓冲和边界跨越 | 第61页 |
6.3.2 差别和整合 | 第61-62页 |
6.3.3 有机的管理过程 | 第62页 |
6.3.4 快速的市场反应 | 第62页 |
6.3.5 不确定性反应的框架 | 第62页 |
6.4 组织规模 | 第62-63页 |
6.5 技术 | 第63页 |
6.6 成都RM软件有限公司组织结构设计 | 第63-66页 |
6.6.1 管理咨询部 | 第65页 |
6.6.2 技术部门 | 第65-66页 |
6.6.3 市场/销售部 | 第66页 |
6.6.4 外地分公司 | 第66页 |
6.7 组织结构相关的因素 | 第66-70页 |
6.7.1 企业文化 | 第66-67页 |
6.7.2 业务流程 | 第67-68页 |
6.7.3 沟通 | 第68-70页 |
第七部分 RM软件的战略实施 | 第70-78页 |
7.1 战略调整 | 第70-71页 |
7.1.1 产品导入期 | 第70页 |
7.1.2 成长期 | 第70-71页 |
7.1.3 成熟期 | 第71页 |
7.1.4 稳定下降期 | 第71页 |
7.2 一年工作计划 | 第71-74页 |
7.2.1 产品开发阶段 | 第71-72页 |
7.2.2 产品试用阶段 | 第72-73页 |
7.2.3 产品推广阶段 | 第73-74页 |
7.2.4 全面推广阶段 | 第74页 |
7.3 促销活动计划 | 第74-75页 |
7.3.1 广告宣传 | 第74-75页 |
7.3.2 新闻发布会 | 第75页 |
7.3.3 互联网促销 | 第75页 |
7.3.4 培训会 | 第75页 |
7.4 激励机制 | 第75-78页 |
7.4.1 对销售人员的激励 | 第75-76页 |
7.4.2 对研发人员的激励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