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地面沉降论文

上海市地面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4页
   ·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历史和现状第8-10页
   ·上海市地面沉降历史和研究状况第10-12页
     ·上海市地面沉降历史第10-11页
     ·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历史和程度第11-12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第二章 上海市环境地质背景第14-17页
   ·地貌特征第14页
   ·第四系地层特征第14页
   ·各含水层发育和开发利用程度第14-16页
   ·地面沉降发生的条件第16-17页
第三章 不同层次承压含水层的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第17-37页
   ·引言第17-20页
     ·地下水利用情况概述第17-18页
     ·地下水采灌分析第18-20页
   ·承压含水层开采对含水层变形的影响第20-28页
     ·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开采模型第20-23页
     ·浅部和深部含水层中抽水情况的讨论第23-24页
     ·定流量开采条件下,含水层产生的变形沉降第24-26页
     ·含水层的贮水率与含水层的变形关系第26-28页
   ·浅部和深部含水层土层变形对上覆土体影响的模拟第28-33页
     ·拉格朗日元法简介第28页
     ·拉格朗日元法原理第28-31页
     ·地层概化模型的建立和土层参数的选取第31-32页
     ·模拟演示第32-33页
     ·数值模拟的结论第33页
   ·上海含水层单位变形量和比单位变形量分析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7页
第四章 浅层粘土的流变变形研究第37-49页
   ·引言第37页
   ·土体流变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虎克弹簧第37-38页
     ·宾哈姆模型第38页
     ·土体流变变形模型第38-39页
     ·软土层变形特征第39页
   ·粘土应变与时间的线性回归分析第39-41页
     ·随机变量的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第40页
     ·参数的假设检验和估计第40页
     ·线性模型的假设检验第40-41页
   ·上海软土层流变变形的线性回归分析第41-47页
     ·上海地区软土层变形特征第41-42页
     ·上海地区软土应变的经验线性回归方程第42-45页
     ·软土层流变变形的分析第45页
     ·各分层标组回归方程的检验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上海市地面沉降特征第49-76页
   ·引言第49页
   ·地面沉降机理分析第49-50页
   ·地下水资源环境地质分区与地面沉降的关系第50-54页
     ·地下水资源环境地质分区第50-52页
     ·上海市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分析第52-54页
   ·各土层压缩变形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第54-72页
     ·地面沉降与含水层采灌的关系第54-71页
     ·地面沉降与软土变形关系的分析第71-72页
   ·工程建设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第72页
   ·土层变形的历时特征第72-74页
     ·含水层变形的历时特征与地下水关系第74页
     ·软土层变形的历时特征和地下水关系第74页
   ·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上海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评价第76-83页
   ·引言第76页
   ·地面沉降灾害的危险性分区第76-79页
     ·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程度第76页
     ·地面沉降洼地的影响第76-77页
     ·地面沉降速率的影响第77页
     ·地面沉降灾害的危险性分区第77-79页
   ·地面沉降的灾害形式和作用方式第79-81页
     ·风暴潮洪灾的加剧第79-80页
     ·暴雨地面积水第80页
     ·桥下通航受阻第80-81页
   ·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工程的效果第81-82页
     ·防汛墙的建设第81页
     ·排涝泵站的建设第81-82页
   ·各区的灾害发展趋势和相应措施第82页
   ·小节第82-83页
第七章 结论第83-92页
   ·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第83-85页
   ·一些思考第85-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下一篇:钮树玉《说文新附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