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43页 |
1 甜蛋白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9-27页 |
3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研究进展 | 第27-4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2-43页 |
第二章 优化的高甜度monellin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 第43-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9页 |
·高甜度monellin基因的设计、合成 | 第59-60页 |
·高甜度monellin基因的设计 | 第59页 |
·高甜度monellin基因的合成 | 第59-60页 |
·高甜度monellin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 第60-62页 |
·重组分泌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62-64页 |
·重组分泌表达载体转化毕赤酵母及重组酵母的筛选 | 第64-65页 |
·酵母重组子的PCR检测 | 第65页 |
·可分泌表达高甜度monellin重组酵母的初筛 | 第65-66页 |
·酵母重组子的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66-67页 |
·重组酵母分泌表达产物的免疫杂交分析(Western blotting) | 第67-68页 |
·高甜度monellin抗体的制备 | 第67-68页 |
·重组酵母分泌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68页 |
·摇瓶水平高甜度monellin基因在重组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 第68-69页 |
·重组酵母分泌表达产物的活性检测 | 第69页 |
3 讨论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三章 优化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在毕赤酵母的胞内表达 | 第71-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3-83页 |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的设计、合成 | 第73-74页 |
·vgb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 第74-76页 |
·毕赤酵母胞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76-78页 |
·酵母转化及重组酵母的筛选与鉴定 | 第78页 |
·酵母重组子的PCR检测 | 第78-79页 |
·酵母重组子的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79-80页 |
·重组酵母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检测 | 第80-82页 |
·重组酵母的诱导表达及SDS-PAGE检测 | 第80-81页 |
·重组酵母的诱导表达特异蛋白的活性检测 | 第81-82页 |
·VHb表达对毕赤酵母生长的影响 | 第82-83页 |
3 讨论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四章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在高甜度monellin基因工程菌中的应用 | 第85-9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6-89页 |
·pPIC3.5KV转化酵母GS115/pPIC9KM及重组子的筛选 | 第86页 |
·酵母重组子的PCR检测 | 第86-87页 |
·酵母重组子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检测 | 第87-89页 |
·重组酵母的诱导表达及高表达monellin重组子的筛选 | 第87页 |
·酵母重组子的诱导表达及胞内外表达产物的检测 | 第87-89页 |
·酵母重组子表达产物的活性检测 | 第89页 |
3 讨论 | 第89-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毕赤酵母工程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92-10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2-9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5-102页 |
·转化子摇瓶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 第95-101页 |
·碳源对转化子的影响 | 第95页 |
·生物素浓度对高甜度monellin表达的影响 | 第95-96页 |
·接种量对高甜度蛋白monellin表达的影响 | 第96-97页 |
·甲醇浓度对高甜度蛋白monellin表达的影响 | 第97-98页 |
·pH对高甜度蛋白monellin表达的影响 | 第98-99页 |
·诱导时间对高甜度蛋白monellin表达的影响 | 第99页 |
·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99-101页 |
·30L发酵罐水平高甜度monellin的表达 | 第101-102页 |
3 讨论 | 第102-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7页 |
简历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