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6页 |
| ·气象卫星遥感的原理及其应用 | 第7-8页 |
| ·卫星遥感降水 | 第8-10页 |
| ·卫星被动微波反演降水的理论基础及算法综述 | 第10-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大气微波遥感原理和辐射传输机制 | 第16-26页 |
| ·物体的微波辐射 | 第16-18页 |
| ·微波的偏振及其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散射 | 第18-19页 |
| ·微波的偏振 | 第18页 |
| ·地表面对微波的发射与散射 | 第18-19页 |
| ·大气气体的微波辐射特征 | 第19-21页 |
| ·氧气的微波吸收 | 第20页 |
| ·水汽的微波吸收 | 第20页 |
| ·大气微量成分的微波吸收 | 第20-21页 |
| ·云雾的微波辐射特征 | 第21-22页 |
| ·降水的微波辐射特征 | 第22-23页 |
| ·微波辐射传输方程 | 第23-26页 |
| ·无云大气中的辐射传输方程 | 第23-24页 |
| ·云和降水散射时的辐射传输方程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TRMM与GMS-5仪器介绍 | 第26-30页 |
| ·TRMM卫星简介 | 第26-29页 |
| ·TRMM仪器介绍 | 第26-28页 |
| ·TRMM资料和软件 | 第28-29页 |
| ·日本GMS-5可见光红外扫描成像仪(VISSR)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GPROF算法介绍 | 第30-48页 |
| ·算法移植 | 第31-32页 |
| ·云模式 | 第32-34页 |
| ·辐射传输模式 | 第34-36页 |
| ·去卷积方案 | 第36页 |
| ·控制云-辐射数据集 | 第36-37页 |
| ·降水反演 | 第37-48页 |
| ·贝叶斯方法介绍 | 第38-40页 |
| ·反演步骤 | 第40-48页 |
| 第五章 GPROF算法反演中国降水试验 | 第48-62页 |
| ·选择降水个例 | 第48页 |
| ·陆地(常德地区) | 第48-56页 |
| ·环流形势及降雨形势 | 第49页 |
| ·微波辐射特征 | 第49-50页 |
| ·GPROF算法反演结果 | 第50-51页 |
| ·地面雷达反演结果 | 第51-52页 |
| ·真实性检验 | 第52-53页 |
| ·综合效果真实性检验 | 第53-56页 |
| ·海洋(香港附近海区) | 第56-62页 |
| ·环流形势及降雨形势 | 第57-58页 |
| ·微波辐射特征 | 第58-59页 |
| ·GPROF算法反演结果 | 第59-60页 |
| ·与地面多普勒雷达观测结果比较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陆地地面雨强反演-GPROF算法与其它算法比较 | 第62-66页 |
| ·其它算法简介 | 第62-63页 |
| ·GPROF-V5算法 | 第62页 |
| ·NESDIS陆地算法 | 第62-63页 |
| ·GSCAT算法 | 第63页 |
| ·PCT-SI综合指数法 | 第63页 |
| ·真实性检验 | 第63-64页 |
| ·比较分析 | 第64-6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附图集 | 第75-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