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图表目录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四、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 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 | 第14-20页 |
·、 概念图的定义 | 第14-15页 |
·、 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 | 第15-18页 |
·、 概念图的教学应用 | 第18-20页 |
·、 反思是师生成长的关键因素 | 第20-22页 |
·、 反思的定义 | 第20页 |
·、 反思与教师成长 | 第20-21页 |
·、 反思与学生成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 | 第22-41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 反思性教学理论 | 第23-24页 |
·、 发展性评价理论 | 第24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的教学目标 | 第24-26页 |
·、 教师的成长目标 | 第24-25页 |
·、 学生的成长目标 | 第25-26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的教学过程 | 第26-41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过程要素分析 | 第26-34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过程 | 第34-38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过程模型 | 第38-39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过程的特点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实践 | 第41-53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案例 | 第41-48页 |
·、 教学内容 | 第41-47页 |
·、 教学对象 | 第47页 |
·、 教学准备 | 第47页 |
·、 教学过程 | 第47-48页 |
·、 关于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的调查 | 第48-51页 |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8-49页 |
·、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9-51页 |
·、 教学实践总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系统 | 第53-78页 |
·、 国内外概念构图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 第53-55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系统的理论模型 | 第55-57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系统中的“支持” | 第55-56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系统的理论模型 | 第56-57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57-62页 |
·、 数据服务层 | 第57-59页 |
·、 业务逻辑层 | 第59-62页 |
·、 表示层 | 第62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系统的功能模块 | 第62-68页 |
·、 教师空间的功能模块 | 第62-65页 |
·、 学生空间的功能模块 | 第65-67页 |
·、 管理员空间的功能模块 | 第67-68页 |
·、 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系统的开发初探 | 第68-78页 |
·、 系统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 | 第68页 |
·、 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68-71页 |
·、 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 第71-77页 |
·、 系统的维护 | 第77-78页 |
第五章 讨论与总结 | 第78-82页 |
·、 对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的反思 | 第78-79页 |
·、 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 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80-82页 |
结束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A、 关于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的调查表 | 第85-86页 |
B、 关于促进“反思”的概念构图教学系统功能设计的调查表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