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诉讼法论文--诉讼制度论文

司法裁判的客观性与法官认知的主观能动性——以事实为中心

1 引言第1-13页
   ·选题理由第8-10页
   ·研究设计第10-13页
     ·研究框架设计第10-11页
     ·研究方法设计第11-13页
2 客观性--公正司法裁判之内在要求第13-15页
3 “事实”研究现状第15-22页
   ·“客观真实”第15-16页
   ·“主观真实”抑或“相对真实”第16-17页
   ·“法律真实”第17页
   ·“客观真实”修正主义抑或“调和论”第17-18页
   ·简评第18-21页
     ·“客观真实”的逻辑悖论第18-19页
     ·“法律真实”的“阿喀琉斯之踵”第19-20页
     ·“修正主义”与“调和论”的尴尬第20-21页
   ·小节第21-22页
4 “客观事实”及其发现的哲学意味第22-29页
   ·物、事件、事实的辨析第22-23页
   ·事实的客观性第23-26页
     ·客观性问题的由来以及客观性的意义第23-24页
     ·与客观性相关的确定性第24-25页
       ·唯物论的进路第24页
       ·观念论的进路第24-25页
     ·事实的观念本质第25-26页
       ·观念之物客观属性的根据第25-26页
       ·为什么“观念的事实”具有客观性第26页
   ·如何发现事实的客观性第26-29页
5 如何在审判程序中发现客观事实第29-43页
   ·谁之事实-法官中心主义第29-34页
   ·如何发现事实-证据裁判主义第34-40页
     ·何为证据?第34-38页
       ·学术史上的论争第34-36页
       ·证据的客观性第36-38页
     ·证据是证物、证人,还是认识判断?第38-40页
   ·证明的结构第40-43页
     ·法律规范的结构对“事实”证明的先决限制第40页
     ·证明的结构第40-43页
       ·相关性问题第40-41页
       ·两种证明的进路:经验的关联?观念的关联?第41页
       ·一种倾向性的看法第41-43页
6 裁判客观性的保证第43-66页
   ·主体保障第43-46页
     ·价值中立第43页
     ·人品、学识、经验第43-44页
     ·身份独立第44-46页
   ·对于主观偏见和随意心理的制度约束第46-49页
     ·确立辩论主义原则第46-47页
     ·在刑事诉讼原则中取缔“公、检、法在打击犯罪上配合原则”第47页
     ·判决书制度应当揭示法官心证过程第47-49页
   ·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度设置第49-66页
     ·法官法庭指挥权的合理设置第50-52页
     ·法官适当的庭外调查权第52-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宽带传输网络生存性及自愈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高像质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