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高压直流输电概况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本论文所做工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交流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评价 | 第14-22页 |
·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4-19页 |
·潮流多解法 | 第14页 |
·特征值分解法 | 第14-18页 |
·最大功率法 | 第18-19页 |
·动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小扰动电压稳定分析法 | 第19-20页 |
·暂态电压稳定分析法 | 第20-21页 |
·长期电压稳定分析法 | 第21页 |
·混沌、分叉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交直流混合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22-38页 |
·交直流混合系统中的电压稳定性问题 | 第22-25页 |
·短路比和有效短路比 | 第22-24页 |
·无功功率和交流系统的强度 | 第24页 |
·与弱系统相关的电压稳定问题 | 第24-25页 |
·交直流系统的数学描述 | 第25-33页 |
·单极直流联络线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直流控制系统的原理 | 第28-33页 |
·交直流混合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33-38页 |
·最大功率曲线法 | 第33-35页 |
·电压稳定性因子法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模态分析法在HVDC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38-52页 |
·模态分析法在交直流并联系统中的应用 | 第38-42页 |
·交直流并联系统模型 | 第39-40页 |
·交直流并联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40-42页 |
·模态分析法在多馈入系统中的应用 | 第42-52页 |
·多馈入系统概述 | 第42-45页 |
·特征值分解技术在多馈入系统中的应用 | 第45-52页 |
·多馈入系统模型 | 第46-47页 |
·双换流器多馈入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47-50页 |
·临界母线位置的确定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算例分析 | 第52-66页 |
·交直流并联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52-54页 |
·多馈入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54-66页 |
·确定临界母线 | 第58-60页 |
·补偿措施的效果 | 第60-62页 |
·系统参数的影响 | 第62-66页 |
·换流器控制模式的影响 | 第63-64页 |
·PBR的影响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附录一 作最小特征值和ESCR2关系图的Matlab程序 | 第68-70页 |
附录二 作最小特征值和z_(12)关系图的Matlab程序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