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构建控制系统通信网络平台 | 第12-29页 |
·概述 | 第12-18页 |
·开创工业自动化领域开放发展的道路 | 第12页 |
·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层次模型 | 第12-13页 |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区别 | 第13页 |
·控制网络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 第13-15页 |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技术 | 第15-18页 |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集成的必要性 | 第15页 |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技术 | 第15-16页 |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集成的最终目标 | 第16-17页 |
·控制网络技术展望 | 第17-18页 |
·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平台 | 第18-20页 |
·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的技术特点 | 第18-19页 |
·网络交换机的选用 | 第19页 |
·典型的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 | 第19-20页 |
·现场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 | 第20-29页 |
·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能适应新的应用需求 | 第20-21页 |
·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应用于工业现场的关键技术 | 第21-27页 |
·确保通信实时性 | 第21-23页 |
·环路和广播风暴的解决方案 | 第23页 |
·对网络安全性的支持 | 第23-24页 |
·总线供电 | 第24页 |
·互操作性 | 第24-25页 |
·网络生存性 | 第25-26页 |
·本质安全与安全防爆技术 | 第26-27页 |
·远距离传输 | 第27页 |
·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已走向产业化 | 第27-28页 |
·为分布式智能提供平台,促进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的变革 | 第28-29页 |
3 基于嵌入式Linux的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系统 | 第29-37页 |
·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系统的设计 | 第29页 |
·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系统的构建 | 第29-30页 |
·以太控制网络的组成 | 第30-31页 |
·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的软件 | 第31-37页 |
·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Linux(Unix)操作系统 | 第31-33页 |
·RT-Linux网络操作系统 | 第31-32页 |
·DigitalUnix实时操作系统 | 第32-33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33-36页 |
·Hopen | 第33页 |
·RTLinux | 第33-34页 |
·uClinur | 第34-36页 |
·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的网络层与传输层协议 | 第36-37页 |
·TCP/IP协议 | 第36页 |
·交换式以太控制网络的网络层与传输层协议 | 第36-37页 |
4 嵌入式“钢厂薄板工段数据监视系统” | 第37-52页 |
·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37页 |
·嵌入式数据监视系统硬件构成 | 第37-38页 |
·嵌入式数据监视系统软件结构 | 第38-39页 |
·建立开发环境 | 第39-44页 |
·开发主机的安装和设置 | 第39页 |
·安装万禾嵌入式Linux源代码及编译工具软件 | 第39-40页 |
·安装目标系纷 | 第40-41页 |
·操作和控制目标系 | 第41-42页 |
·设置目标系统的IP地址 | 第42页 |
·把编译好的可执行二进制影象文件传送到目标系统并运行 | 第42-44页 |
·编程与调试 | 第44-51页 |
·数据服务器和CGI客户 | 第44-48页 |
·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及应用程序 | 第48-51页 |
·uCLinux环境下用户应用程序的设计 | 第48页 |
·将应用程序移植到uCLinux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48页 |
·将新的应用程序添加到uCLinux下 | 第48-49页 |
·在系统启动后自动运行用户程序 | 第49页 |
·配置、编译内核和应用程序 | 第49-50页 |
·用GDB远程调试应用程序 | 第50-51页 |
·模拟实验与安装测试 | 第51-52页 |
5 将数据监视系统扩展成数据网关 | 第52-58页 |
·数据网关LonGate的嵌入式系统平台 | 第52页 |
·数据网关LonGate的组成 | 第52-54页 |
·数据网关的设计 | 第54-56页 |
·数据服务器的设计 | 第56-57页 |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第57-58页 |
6 讨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