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散型点焊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 ·概述 | 第7-10页 |
| ·点焊控制方法的发展 | 第7页 |
| ·点焊控制器的研究对象 | 第7-10页 |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在点焊中的应用 | 第10-12页 |
| ·集散型控制系统概述 | 第12-13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应用前景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集散型点焊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15-22页 |
| 1 概述 | 第15页 |
| 2 集散型点焊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 第15-22页 |
| ·集散型点焊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思想 | 第15-17页 |
| ·上位机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 | 第17-19页 |
| ·概述 | 第17页 |
| ·上位机控制系统组成及功能 | 第17-18页 |
| ·上位机系统总体结构 | 第18页 |
| ·上位机系统软件设计方法 | 第18-19页 |
| ·上下位机通信协议的约定 | 第19-20页 |
| ·系统软件设计步骤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上位机系统软件设计 | 第22-50页 |
| ·上位机通信模块设计 | 第22-40页 |
| ·概述 | 第22-23页 |
| ·串口通信 | 第23页 |
| ·Windows98通信结构 | 第23-24页 |
| ·上位机异步串行通信的软件编程 | 第24页 |
| ·Windows98下异步串行通信的多线程机制 | 第24-31页 |
| ·进程和线程 | 第24-25页 |
| ·串口通信监视线程 | 第25-26页 |
| ·串口监视线程的创建 | 第26-31页 |
|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第31-40页 |
| ·主程序流程框图 | 第31-32页 |
| ·主线程和串口监视线程之间的消息传 | 第32-33页 |
| ·串口通信程序软件设计 | 第33-40页 |
| ·数据处理 | 第40-48页 |
| ·人工神经网络在集散型点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第40-41页 |
| ·焊接工艺应用软件模块动态链接库的创建 | 第41-43页 |
| ·可执行程序与动态链接库的连接 | 第43-45页 |
| ·样本数据库 | 第45-46页 |
| ·数据处理结果 | 第46-48页 |
|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下位机通信模块设计 | 第50-55页 |
| ·80C196KC单片机的通信模式 | 第50-51页 |
| ·波特率的确定 | 第51-52页 |
| ·串口中断设计 | 第52页 |
| ·发送和接收中断软件实 | 第52-53页 |
| ·下位机程序设计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点焊集散控制系统通信硬件电路设计 | 第55-64页 |
| ·串口通信的选择原则 | 第55页 |
| ·上下位机通信时信号电平的转换 | 第55-58页 |
| ·MAX232的功能特点 | 第56页 |
| ·RS-232总线通信的缺陷 | 第56-58页 |
| ·RS-485总线通信 | 第58-64页 |
| 第六章 系统调试 | 第64-70页 |
| ·上位机单独调试时出现的问题 | 第64-66页 |
| ·通信模块调试 | 第64-65页 |
| ·系统软件调试 | 第65-66页 |
| ·上下位机连机仿真调试 | 第66-69页 |
| ·下位机发送数据上位机接收 | 第67页 |
| ·中断调试 | 第67-69页 |
| ·系统调试结果 | 第69-7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