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缩略词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序言 | 第11-31页 |
| 一. GPI锚的发现 | 第11-12页 |
| 二. GPI化蛋白和自由的GPI锚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 三. GPI化蛋白和人类疾病 | 第13-14页 |
| 1 早老性痴呆 | 第13页 |
| 2 感染性蛋白质疾病 | 第13页 |
| 3 非洲昏睡病 | 第13-14页 |
| 4 疟疾 | 第14页 |
| 5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PNH) | 第14页 |
| 6 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 | 第14页 |
| 四. 在酿酒酵母中的GPI化蛋白质 | 第14-17页 |
| 1 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第14-15页 |
| 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的GPI化蛋白 | 第15-17页 |
| 五. GPI锚的结构 | 第17-18页 |
| 六. GPI的生物合成 | 第18-22页 |
| 1 步骤1:N-乙酰氨基葡萄糖磷脂酰肌醇(GlcNAc-PI)的合成 | 第19页 |
| 2 步骤2:GicNAc-PI的脱N-乙酰的反应 | 第19页 |
| 3 步骤3:肌醇乙酰化 | 第19页 |
| 4 步骤4和5:GlcN-acylPI从细胞质侧易位至腔侧及第—个甘露糖基的加入 | 第19页 |
| 5 步骤6:将磷酸乙醇胺加至第一个糖基 | 第19-20页 |
| 6 步骤7和8:加入第二,三个甘露糖基 | 第20-21页 |
| 7 步骤9:将磷酸乙醇胺加至第三个糖基上 | 第21页 |
| 8 步骤10:将磷酸乙醇胺加至第二个糖基上 | 第21页 |
| 9 步骤11:GPI的锚定 | 第21-22页 |
| 七. GPI化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第22-27页 |
| 1 GPI蛋白前体 | 第22-24页 |
| 2 蛋白质易位 | 第24-25页 |
| 3 转酰胺基作用 | 第25-26页 |
| 4 质量控制和内质网中的蛋白质的成熟 | 第26-27页 |
| 5 连在蛋白质上后GPI部分发生的修饰 | 第27页 |
| 6 GPI化蛋白的细胞内转运和GPI化蛋白细胞外命运 | 第27页 |
| 八. GPI:蛋白质转酰胺基酶 | 第27-30页 |
| 1 Gpi8p | 第28页 |
| 2 Gaalp | 第28-29页 |
| 3 Gpi16p和Gpi17p | 第29-30页 |
| 九. 本论文工作目标 | 第30-31页 |
| 第二章 GPI17显性负性等位基因的获得 | 第31-5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 2 技术路线 | 第38-41页 |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 4 讨论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利用显性负性突变体对GPI17进行功能研究 | 第50-6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 2 技术路线 | 第52-53页 |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61页 |
| 4 讨论 | 第61-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作者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