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对象的模糊知识表示及其推理研究
| 致谢 | 第1-3页 |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 第二章 知识表示与推理 | 第11-20页 |
| ·知识表示概论 | 第11-12页 |
| ·知识表示在AI理论中的地位 | 第12-13页 |
| ·知识表示的发展及趋势 | 第13-18页 |
| ·逻辑表示法 | 第13-14页 |
| ·产生式表示法 | 第14页 |
| ·语义网络表示法 | 第14-16页 |
| ·框架表示法 | 第16-17页 |
| ·面向对象表示法 | 第17-18页 |
| ·知识表示的评估 | 第18-19页 |
| ·特定知识表示下的推理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 | 第20-28页 |
| ·面向对象技术产生的背景 | 第20页 |
| ·面向对象技术的主要思想 | 第20-22页 |
| ·面向对象技术带来的变革 | 第22-23页 |
| ·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23页 |
| ·面向对象技术在AI中的应用 | 第23-28页 |
| ·面向对象知识库系统 | 第23-24页 |
| ·面向对象的黑板系统 | 第24-25页 |
| ·面向对象的综合型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 第25-26页 |
| ·面向对象的推理机(基于规则的)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模糊理论和知识表示的关系 | 第28-38页 |
| ·为什么需要模糊集合和模糊逻辑 | 第28-32页 |
| ·常规方法的成功之处 | 第29-30页 |
| ·非精确定义系统的问题 | 第30页 |
| ·系统的复杂性 | 第30-31页 |
| ·模糊性 | 第31-32页 |
| ·表示的层次 | 第32-34页 |
| ·完整的复杂系统应该用模糊关系来描述 | 第33页 |
| ·不同领域间的模糊关系 | 第33-34页 |
| ·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 | 第34-38页 |
| 第五章 面向对象的模糊知识表示 | 第38-50页 |
| ·模糊类和模糊对象 | 第38-45页 |
| ·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 | 第38-42页 |
| ·用模糊类和模糊对象来表示模糊知识 | 第42-45页 |
| ·知识表示所依托的环境 | 第45-46页 |
| ·表示能力和粒度 | 第46-47页 |
| ·可计算性和计算复杂性 | 第47-48页 |
| ·评估 | 第48-50页 |
| 第六章 模糊推理机制FIE | 第50-61页 |
| ·FIE的理论方法及总体框架 | 第50-57页 |
| ·FIE的总体框架 | 第51页 |
| ·输入的模糊化 | 第51-53页 |
| ·规则评估器 | 第53-55页 |
| ·输出的精确化 | 第55-57页 |
| ·实现上的若干考虑 | 第57-59页 |
| ·效率及准确性 | 第59-61页 |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