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作人的生死观及其传统文化资源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一、早期生死观及其传统文化资源 | 第10-16页 |
(一) 早期生死观 | 第10-13页 |
1、家庭变故与病痛折磨中引发的生命意识 | 第10-12页 |
2、乐生乐死的自我慰藉 | 第12-13页 |
(二) 早期生死观的传统文化资源 | 第13-16页 |
1、东西文化交汇下有生死问题引发的情理冲突 | 第13-14页 |
2、传统文化彰显的魅力 | 第14-16页 |
二、中期生死观及其传统文化资源 | 第16-25页 |
(一) 苟全性命于乱世的现世主义生死观 | 第16-20页 |
1、歧路徘徊时的生死困境 | 第16-18页 |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为第一要紧 | 第18-20页 |
(二) 周作人中期生死观的传统文化溯源 | 第20-25页 |
1、儒家的现世思想之于周作人的生死观 | 第20-21页 |
2、道家的贵己重生思想 | 第21-23页 |
3、墨家的功利思想对于利的强调 | 第23-25页 |
三、周作人晚期生死观及其文化资源 | 第25-32页 |
(一) 存,吾顺事也;没,吾宁也 | 第25-28页 |
(二) 晚期生死观的传统文化资源 | 第28-32页 |
1、道家自然主义的生死观 | 第28-29页 |
2、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生死观 | 第29-31页 |
3、佛家生命苦谛的慧悟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