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红外技术及仪器论文--红外探测、红外探测器论文

红外人体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1 绪论第13-23页
   ·课题介绍第13-16页
     ·课题的应用背景第13-15页
     ·课题的学术意义第15-16页
   ·课题研究现状第16-21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6-17页
     ·红外人体检测与跟踪概述第17-21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2 红外人体图像分割及候选目标的选取第23-50页
   ·常用红外图像分割方法第23-25页
   ·直方图多聚类分析阈值选取算法第25-31页
     ·多聚类分析法依据及方法选择第25-26页
     ·K-均值聚类中心分析法阈值选取原理及实现第26-28页
     ·算法影响因素分析及性能优化第28-29页
     ·实际图像分割效果对比实验第29-31页
   ·Mean Shift 聚类红外图像分割法第31-39页
     ·算法提出的背景第31-32页
     ·Mean Shift 算法原理第32-36页
     ·算法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36-38页
     ·Mean Shift 算法用于红外图像分割实验第38-39页
   ·遮挡目标分割技术第39-44页
     ·问题的提出及传统解决方法第39页
     ·空间位置Mean Shift 聚类分割算法第39-41页
     ·核函数带宽的影响分析第41-42页
     ·遮挡目标分割实验结果第42-44页
   ·候选目标选取方案第44-48页
     ·基于目标初级特征的目标选取第44-46页
     ·增强型候选目标选取方案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3 静态红外人体目标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第50-76页
   ·人体目标识别的关键技术分析第50-51页
   ·基于局部特征描述的红外人体目标识别方案设计第51-59页
     ·常见静态人体目标检测识别方法及其特点第51-58页
     ·基于网格划分的局部特征描述方法的实现及优势第58-59页
   ·目标局部梯度特征描述方法第59-64页
     ·SIFT 描述方法及其改造第59-61页
     ·使用Steerable Filters 提高算法的鲁棒性第61-64页
   ·目标局部最大方向能量直方图描述方法第64-68页
     ·局部能量和最大方向能量第64-65页
     ·Gabor Filter 和Log –Gabor Filter第65-67页
     ·局部最大方向能量直方图计算及特征描述第67-68页
   ·人体目标识别的SVM 分类技术第68-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4 目标识别方案参数优化与检测系统集成第76-95页
   ·参数优化设计第76-78页
     ·参数优化评价指标第76-77页
     ·训练样本集的产生第77-78页
   ·特征提取的基本参数选择第78-82页
     ·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第78-80页
     ·最佳合并后方向数目的选取第80-81页
     ·网格划分数目的选择第81-82页
   ·SVM 分类器参数优化第82-86页
   ·几种参数优化结果特性测试及适用场合分析第86-89页
   ·检测系统集成与综合性能测试第89-94页
     ·系统集成设计第89-90页
     ·系统综合性能测试第90-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5 红外人体目标跟踪算法研究第95-111页
   ·红外人体目标跟踪的难点及对策分析第95-97页
   ·逐帧检测匹配的跟踪方法第97-102页
     ·逐帧检测匹配跟踪过程描述第97-99页
     ·图像序列跟踪测试第99-102页
   ·粒子 Mean Shift 迁移跟踪算法第102-108页
     ·Monte Carlo 方法和粒子滤波原理第102-104页
     ·粒子Mean Shift 迁移跟踪算法实现第104-105页
     ·粒子动态采样跟踪模型的建立第105-107页
     ·传播粒子产生及传播控制第107-108页
   ·复杂状态单目标跟踪实验第108-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6 面向对象的红外人体目标跟踪系统设计第111-127页
   ·面向对象的红外人体跟踪系统分析第111-114页
     ·面向对象方法介绍第111页
     ·系统功能分析及架构设计第111-112页
     ·类的属性、操作方法及事件设置第112-114页
   ·系统实施方案及关键处理方法第114-118页
     ·系统的实施方案第114-115页
     ·状态机的判断方法第115-116页
     ·跟踪结果校正方法第116-118页
   ·跟踪系统的实验结果第118-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7 结论及展望第127-131页
   ·主要结论第127-129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0页
附录第140-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种长周期光纤光栅基础研究
下一篇:电磁场计算中的径向基函数无网格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