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公路检测的现状 | 第11-15页 |
| ·路面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探地雷达在道路检测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目前公路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探地雷达检测方法技术试验研究 | 第18-42页 |
| ·试验研究的目的 | 第18-19页 |
| ·现场试验方法 | 第19-23页 |
| ·试验路段 | 第19-20页 |
| ·仪器设备 | 第20页 |
| ·检测试验设计 | 第20-23页 |
| ·现场路面基层检测的技术标准研究 | 第23-27页 |
| ·测线、测网布置原则 | 第23页 |
| ·中心频率的选择 | 第23-26页 |
| ·测量时窗选择 | 第26页 |
| ·时间采样间隔的选择 | 第26-27页 |
| ·探地雷达资料数字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 第27-36页 |
| ·数字滤波 | 第27-28页 |
| ·反褶积 | 第28页 |
| ·波动方程偏移 | 第28-30页 |
| ·小波变换技术 | 第30-33页 |
| ·局部异常提取处理技术 | 第33-36页 |
| ·探地雷达检测资料解释方法 | 第36-41页 |
| ·探地雷达的基本波形特征 | 第36-38页 |
| ·探地雷达波相的识别方法 | 第38-39页 |
| ·正常路面基层的探地雷达检测图像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探地雷达检测路面基层厚度研究 | 第42-62页 |
| ·探地雷达检测基层厚度的原理和方法 | 第42-44页 |
| ·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获取方法 | 第44-47页 |
| ·探地雷达检测路面基层厚度误差分析 | 第47-48页 |
| ·路面基层厚度检测效果 | 第48-59页 |
| ·基层不同铺筑阶段的厚度检测效果 | 第49-51页 |
| ·不同天线频率的检测效果 | 第51-57页 |
| ·横向电磁波速度不均匀对厚度检测效果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接触式天线的垂向颠簸对基层厚度检测精度的影响分析 | 第59页 |
| ·探地雷达检测路面基层厚度的准确性试验分析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四章 路面基层缺陷的探地雷达无损检测 | 第62-97页 |
| ·路面基层结构及其常见缺陷(病害)类型 | 第62-65页 |
| ·路面基层结构 | 第62-63页 |
| ·路面基层常见病害类型 | 第63-65页 |
| ·己运营公路基层常见缺陷(隐患)检测 | 第65-68页 |
| ·基层富水致使强度变低导致路面塌陷的隐患缺陷检测 | 第66页 |
| ·基层裂缝检测 | 第66-67页 |
| ·路面下脱空检测 | 第67-68页 |
| ·施工过程中路面基层缺陷检测 | 第68-78页 |
| ·施工过程中路面基层的探地雷达信号的基本特征分析 | 第69页 |
| ·结构完整的基层探地雷达信号特征 | 第69-72页 |
| ·结构缺陷的基层探地雷达信号特征 | 第72-78页 |
| ·施工过程中探地雷达检测的路面基层缺陷判别方法 | 第78-93页 |
| ·绝对幅值缺陷判别法 | 第78-84页 |
| ·相对幅值缺陷判别法 | 第84-93页 |
| ·路面基层松散缺陷的判别与检测 | 第93-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五章 探地雷达检测路面基层技术的推荐标准 | 第97-105页 |
| ·基本要求 | 第97-99页 |
| ·适用范围 | 第97页 |
| ·检测方法 | 第97页 |
| ·应用条件 | 第97页 |
| ·检测工作程序 | 第97-99页 |
| ·仪器设备及技术要求 | 第99页 |
| ·仪器类型 | 第99页 |
| ·技术要求 | 第99页 |
| ·天线 | 第99页 |
| ·检测辅助设备 | 第99页 |
| ·外业工作 | 第99-101页 |
| ·一般要求 | 第99页 |
| ·现场踏勘 | 第99-100页 |
| ·试验对比 | 第100页 |
| ·检测线(网)布置原则 | 第100页 |
| ·仪器技术参数的设置 | 第100-101页 |
| ·探地雷达记录 | 第101页 |
| ·内业工作 | 第101-103页 |
| ·一般要求 | 第101页 |
| ·原始资料的整理与编辑 | 第101-102页 |
| ·数据处理 | 第102页 |
| ·探地雷达检测图像的分析与判别 | 第102页 |
| ·探地雷达检测图像的解释 | 第102-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05-107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5页 |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05-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
| 附录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