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引论: 学科演进的脉向与社会科学的空间思维第16-22页
 1.我在学术面前有点胆怯第16-17页
 2.学科演进的脉向第17-19页
 3.社会科学的空间思维第19-22页
1 绪论第22-37页
   ·概述第22-33页
     ·选题缘由: 仿徨与兴奋同在第22页
     ·选题意义: 知识增进与现实需求第22-23页
     ·主要概念界定第23-29页
     ·理论基础第29-33页
   ·研究目标、方法、对象区域及章节结构第33-37页
     ·研究目标第33页
     ·研究方法第33-35页
     ·对象区域第35页
     ·章节结构第35-37页
2 研究述评第37-53页
   ·国外研究述评第37-41页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研究综述第38-39页
     ·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第39-41页
   ·国内研究述评第41-49页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研究综述第41-44页
     ·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第44-49页
   ·领域展望第49-53页
     ·论题的“外围空间”第49-50页
     ·论题的“内部地图”第50-53页
3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演变第53-102页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测度指标第53-56页
     ·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第53-54页
     ·高等教育人口密度第54页
     ·高等教育人口重心第54页
     ·高等教育人口性别系数第54-55页
     ·高等教育人口集中指数第55-56页
   ·不同时点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特征第56-76页
     ·1964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特征第56-60页
     ·1982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特征第60-66页
     ·199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特征第66-71页
     ·2000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特征第71-76页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演变的动态过程第76-102页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演变的单指标分析第76-95页
     ·高等教育人口分布的空间演变第95-102页
4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成因第102-140页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理论思考第102-119页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影响因素第102-118页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关系第118-119页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实证分析第119-135页
     ·自然环境第119-129页
     ·经济条件第129-133页
     ·教育因素第133-135页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综合考察第135-140页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回归分析第135-137页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间接因素说明第137-138页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成因的通径分析第138-140页
5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的地域性评价第140-163页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评价标准第140-147页
     ·相关领域研究的评价标准述评第140-145页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评价标准第145-147页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过程评价第147-153页
     ·指标说明与具体算法第147-150页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过程评价第150-153页
   ·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合理性评价第153-163页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影响因素的贡献度测算第153-158页
     ·高等教育人口地域性的合理性评价第158-163页
结语第163-167页
 1.研究结论第163-164页
 2.政策建议第164-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4页
附录1 论文的基础数据第174-197页
附录2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一览第197-198页
后记第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碘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125Ⅰ示踪与植物中生物碘的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图的半监督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