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叶野豌豆自然种群、种质特征及其栽培驯化下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综述 | 第12-22页 |
·有关线叶野豌豆的研究 | 第12-13页 |
·地理位置 | 第12页 |
·形态特征 | 第12页 |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 | 第12-13页 |
·利用价值 | 第13页 |
·植物群落的研究 | 第13-16页 |
·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 第13-14页 |
·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的研究 | 第14-15页 |
·植物种群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 第15-16页 |
·种子蛋白多态性研究 | 第16-17页 |
·硬实种子特性研究 | 第17-18页 |
·植物物候期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第18-20页 |
·植物物候期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进展 | 第18页 |
·物候期、生育期与适播期气候生态适应性 | 第18-19页 |
·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 第19页 |
·豌豆属营养成分分析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植物无性繁殖研究 | 第20-22页 |
·植物克隆生长和克隆植物 | 第20页 |
·克隆植物的基株和构型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时间与地点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6页 |
·线叶野豌豆的野生状态观测 | 第22-24页 |
·线叶野豌豆种子贮存蛋白多态性测定 | 第24-25页 |
·线叶野豌豆种子发芽试验 | 第25-26页 |
·线叶野豌豆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第26页 |
·线叶野豌豆无性繁殖能力测定 | 第26页 |
·线叶野豌豆的种子产量测定 | 第26页 |
·统计方法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50页 |
·线叶野豌豆的野生状态分析 | 第27-32页 |
·植物种组成 | 第27页 |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第27-28页 |
·种间联结测定 | 第28-30页 |
·线叶野豌豆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间的关系 | 第30-32页 |
·线叶野豌豆种子蛋白多态性 | 第32-34页 |
·线叶野豌豆四种蛋白电泳谱带分析 | 第32页 |
·盐溶蛋白谱带分析 | 第32-33页 |
·碱溶蛋白谱带分析 | 第33页 |
·水溶蛋白谱带分析 | 第33-34页 |
·线叶野豌豆种子特性研究 | 第34-36页 |
·种子千粒重 | 第34页 |
·种子生活力 | 第34页 |
·种子发芽结果 | 第34-35页 |
·种子硬实率 | 第35-36页 |
·线叶野豌豆栽培技术、物候期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第36-44页 |
·线叶野豌豆栽培技术 | 第36-38页 |
·线叶野豌豆的物候期 | 第38页 |
·线叶野豌豆生长规律 | 第38-44页 |
·线叶野豌豆地下繁殖及无性繁殖研究 | 第44-47页 |
·线叶野豌豆地下繁殖 | 第44页 |
·线叶野豌豆水平根的分析 | 第44-46页 |
·线叶野豌豆克隆植株的繁殖 | 第46-47页 |
·线叶野豌豆种子繁殖特性 | 第47-50页 |
4 结果 | 第50-51页 |
·线叶野豌豆自然状态 | 第50页 |
·线叶野豌豆种子特性 | 第50页 |
·线叶野豌豆种子多态性 | 第50页 |
·线叶野豌豆生物学研究 | 第50-51页 |
5 讨论 | 第51-54页 |
·线叶野豌豆在天然草地中的自然状态 | 第51-52页 |
·线叶野豌豆的多态性 | 第52页 |
·线叶野豌豆的种子特性 | 第52页 |
·线叶野豌豆田间生长规律研究及品质分析 | 第52-53页 |
·无性繁殖 | 第53页 |
·种子产量 | 第53-5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62页 |